强迫症治疗之有得就有失
个人原创
王滋
发表时间:2020-12-28 14:31:58
507
0
0

四十九 有得就有失
一天,一个强迫症病友问我:“王老师,我最近对药物很强迫,想吃药治好病,但是又怕肝功能异常,不吃药吧,我又怕病治不好,所以我天天都为这个苦恼,强迫,王老师,我该怎么办呢?”我对他说:“你要记住这一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均衡的,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绝对的‘失’和绝对的‘得’是不存在的。”
就拿上述案例来解释吧,吃药是为了病好,疾病需要用药物来治疗,但是是药三分毒,药物治疗在杀灭 病毒后产生的产品需要用肝脏来代谢,这就是事物的“二元性”,“好”与“坏”一般是同时出现的,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问题的出现,不要偏激的认为事物只能有一面,这是违反事物的本质属性的。
强迫症的症状都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说明,比如你强迫洗手,在洗掉细菌病毒的同时,你也花费了时间,肥皂等一些东西。其实如果大家接纳了事物的“二元性”,症状就会减轻许多,焦虑也会减轻许多。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作者文章
强迫症状背后的焦虑
文章探讨了强迫症状焦虑背后的完美主义动机,指出由于这种动机脱离现实而无法实现,因此焦虑的处理方式不是解决强迫症状,而是与之共存,让焦虑自然消散。
522
4
2
一则强迫思维痊愈的案例
这篇文章详细记录了17岁青少年小刚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逐步克服强迫症的过程。文章通过20多次咨询的详细对话,展现了心理咨询师运用森田疗法帮助患者理解症状、改变认知、最终实现康复的完整历程。案例生动展示了强迫症的形成机制、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
11690
17
1
一则强迫行为痊愈的案例
文章详细描述了一位35岁女性小红(化名)因艾滋病恐惧导致的强迫洗手行为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和满灌疗法,帮助患者逐步控制洗手行为,从每天500多次减少到20次左右,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1711
5
0
语音通话
私聊
相关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