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作”,还是在“求救”?
原创首发
王春凤
发表时间:2022-06-21 21:45:54
1245
0
21

现在孩子在生活中和人的交往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因为独生子女,家里就一个孩子,没有同辈伙伴儿;另一方面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总是在监督孩子的学习。所以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生活中除了学习很少有其他的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感觉孤独或疲惫。但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后没人诉说,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压力,也因为他们缺乏和人的互动,没有学会和人沟通交流、相处的技巧。
综上所述的一些原因,现在孩子有困难后感受到的负面情绪也不会正确表达,当心里的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一些孩子会采用一些伤害自己的方式,使自己摆脱内心痛苦的感受,甚至有的孩子会产生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摆脱ta当前的痛苦。可是有些家长因为对孩子缺少了解,没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认为孩子因为生活中的小事就这样的闹,是孩子故意的“作”,父母这样的回应会进一步增加孩子的内心的无助或愤怒。如果父母一直没了解孩子或孩子一直没得到很好的照顾或成长,可能最后真的会发生一些自己不想看到的悲剧。
所以也提醒一些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也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孩子需要什么,孩子想要什么,孩子的行为是在表达什么,不要看到之后想都不想,而直接去否定批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很多事情,ta们不会直接说出来的。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21人已赞
作者文章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这篇文章通过纪伯伦的诗句探讨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强调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非父母的附属品。文章批评了一些父母以爱为名过度控制孩子的现象,呼吁给予孩子自由和尊重。
644
4
0
孩子究竟是哪里病了
文章探讨了儿童因心理压力可能出现的躯体症状现象,分析了家长与孩子视角的差异,强调了理解孩子心理需求和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性。
1275
20
3
孩子是“作”,还是在“求救”?
文章探讨了现代孩子因独生子女、父母忙碌和学习压力等原因导致与人交往减少的问题,分析了孩子负面情绪积累和自我伤害行为的潜在原因,并呼吁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换位思考。
1245
21
0
语音通话
私聊
相关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