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5个方法帮助我们降低原生家庭的对我们的影响

5个方法帮助我们降低原生家庭的对我们的影响
编译首发 周英伟周英伟 发表时间:2025-05-19 21:44:50 3 0 0
我们大多数人一生都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它只能影响我们,并不能决定我们最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影响有多远多大,取决我们自身有多大程度的觉醒,或者说,我们自我负责的愿力有多大。

精神分析强调过去对人们的影响,但个体心理学、客体、积极心理学以及存在主义流派更关注当下和未来、与他人的互动人际关系,以及目标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不同视角解释不同。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向前看。过去的创伤也许很难消除,但是自我认同感高、积极的人可以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摆脱过去的影响。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这些各有各的不幸中,钱是一个最常见的冲突导火索,其次则是一定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

不幸福的家庭往往有几个很明显的特征:低认知+情绪化的表达或回避沟通+天生犟种+贫穷。 贫穷是前面几个因素的结果呈现,反过来又加剧前几个的冲突。

很多人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出身、家里穷、父辈不给力。但这点是站不住角的。我们父辈也有他们的创伤和时代局限,无法苛求更多,哪怕是以爱之名给的伤害。这几十年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互联网时候让每一个勇敢的勤劳的人都有了展示的自己的窗口。问题是你能不能、敢不敢站出来,向世界表达你自己? 一旦成为真实的自己,就有可能带来不同于父辈的“成功”之路。(注:并不是说高知有钱的家庭就一定幸福,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也足以摧毁其他人的幸福感)。

在低认知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同频,也是激化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低认知家庭出生的孩子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谨小慎微,成熟太晚。对社会的洞察以及人性的认知极为不足,长大后往往一门心思扑在脚踏实地挣钱上,一味埋头苦干,进而忽略了对人性的理解,特别是家人的理解和沟通上。把最好的一面都给了外面的人,维持体面。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给家人。

低认知的家庭往往存在不和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沟通障碍:

低认知家庭的成员之间往往存在严重的沟通问题。家庭成员可能会因为一句话就发生争执,无法平和地交流。这种沟通障碍导致家庭氛围紧张,关系紧张。

2. 观念保守和不接受新事物

低认知家庭在观念上往往保守僵化,拒绝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这种拒绝改变的态度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观念差异越来越大,增加家庭矛盾。

3. 情绪管理能力薄弱‌,内耗严重

家庭成员之间的内耗也是导致家庭不和谐的重要原因。成员之间会因为生活琐事经常争吵,这种内耗不仅消耗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分,还使得每个成员都非常疲惫。这类家庭习惯将负面情绪宣泄给家人,如母亲通过摔打餐具表达不满‌,父亲通过冷暴力来回应母亲的情绪。研究显示,70%的家庭矛盾源于情绪失控后的非理性对抗‌,成员难以区分情绪表达与问题解决的界限。 

4. 缺乏共同目标

在低认知家庭中,家庭成员可能缺乏共同的生活目标或愿景,这使得大家在面对家庭问题时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剧家庭不和谐。缺乏共同目标使家庭陷入琐事争执,如为洗碗、孩子成绩等小事消耗精力‌。成员各自为政,像蒙眼拉车的马般互相牵制‌,最终集体停滞。我们说一个优秀的人才养成,是需要三代托举的。家庭有一个主心骨,话事人,有格局见过世界或是谦虚的人都行。给不到指导,但也不会成为障碍。

5. 传统性别角色固化导致付出不对等,导致负面的家庭文化

低认知家庭可能存在一种负面的文化,如相互指责、缺乏尊重和理解。这种文化环境下,家庭成员沟通模式常陷入指责-防御的恶性循环。例如丈夫质疑育儿开销时直接否定妻子付出,而非探讨实际需求‌。成员往往缺乏倾听技巧,表达时夹杂情绪化语言(如你总是这样),导致信息失真‌。等:男性可能认为经济贡献即完成义务,忽视育儿等隐形劳动价值;女性则因劳动被贬低而产生怨怼‌。这种认知差异易引发甩锅式矛盾‌。
提升家庭和谐需要从日常细节入手,结合心理学方法和家庭成员间的默契配合。以下是综合多篇权威建议总结的有效方法:

1. 建立健康沟通模式:4:1沟通模式

采用三明治话术:肯定+建议+鼓励(例:你最近主动洗碗真好,灶台擦干净会更棒,你一直很顾家)在表达每一个诉求或要求之前,给到对方4个鼓励肯定的情绪价值

多表达需求和感受,而非指责和提要求。说自己的感受比提要求或指出对方不足更容易让人接受。尽管对方可能存在不足。

设定十分钟冷静期,争吵时暂停并写下对方三个优点‌

建立情绪隔离仪式:进门时将负面情绪想象成挂外套般暂存‌

借鉴古人智慧:“七不责,五不怨”。能做到这部分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了。

2. 责任重构与共同成长‌,制定家庭协作机制

制作家庭愿景板,分解年度目标为季度任务(如共同旅行、学习新技能)‌,

通过家庭会议分配适合年龄的家务,增强成员参与感‌。

每周召开家庭会议,讨论计划/解决问题并表达感谢

明确家务分工,采用你做饭我洗碗等合作模式。平等互助。

经济问题需透明化处理,大额支出共同商议 。

3. 重塑过去消极的行为模式+积极反馈,加强情感联结

创造定期正式晚餐、周末散步等固定仪式感

睡前进行感情存款,对伴侣说一句肯定话语

每周举办夸夸会,聚焦家人优点而非缺点

每天至少进行1次积极互动(赞美),保持5:1的积极互动比例 

定期进行无电子设备干扰的家庭活动日,强化情感联结‌

4. 关系和育儿相关:以身作则,培养成长型思维

青春期冲突时保持界限感,用健康行为后果替代说教

遇到矛盾时遵循对事不对人/不翻旧账/冷静期三原则

父亲需参与品格教育,通过互动增强孩子自信,接纳孩子的古怪行为,按年龄引导成长

父母需私下统一教育理念,避免当着孩子面争执 

5. 维护夫妻关系统是家庭核心关系的地位

坚持夫妻关系优先于亲子关系原则。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定海神针。夫妻关系好,两头的亲子关系都差不了(婆媳关系和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好,妻子会比你更贴心地去照顾好婆婆,因为会感念婆婆给了自己一个体贴的老公。同样的,如果你爱你的孩子,正确的做法去爱你的伴侣。一个幸福的妈妈 ,更容易养育出一个积极乐观的孩子。

能意识到任何关系中都有起伏、冲突甚至低谷期。不完美才是世界真相。不完美也是动力驱使我们成长,能够以建设性态度去沟通和改善问题 。

数据显示,参与过科学家庭教育指导的家庭,矛盾复发率降低43%‌。这些方法经过心理学验证和实践检验,关键在于持续践行。

幸福家庭不是靠运气变好,而是用心经营的结果。 家庭氛围系统性改善工程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共同承诺,从单一事件处理转向长期关系建设。在好的关系里,夫妻双方是可以放心讨论钱、付出价值、性等等敏感话题。在对的关系里,每个人应该是放松的、积极地,对生活充满向往。有面对未知,敢于探索的勇气。在对的关系里,每个人都是可以自我实现的。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相关阅读更多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