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里没有阻抗,都是来访者用半条命换来的铠甲——致被贴上阻抗标签的来访
原创首发
李洪文
发表时间:2025-05-15 21:10:49
152
0
2

面对阻抗,对咨询师来讲是一个挑战,而当咨询师把某个行为命名为阻抗的时候对来访者来讲则是无语,当双方把阻抗这个词摆在明面上来交流的时候,关系中通常都充满了火药味,我从很多的网络帖子里面看到通常这种时候,来访者都有被批评,被指责的感受,最后因耐受不了这样感受或等不到看见真相而不得不离开咨询。
通常来访不是青铜就是王者,防御墙比老祖宗的长城城墙还要厚,那么城墙的背后都有怎样的生存逻辑?藏着多少悲壮的生存算法?
1,羞耻感一一有些来访者的防御来源于羞耻,比如一位小时候长期被否定的来访,每次谈到过去的事情,都会以沉默来表达,当我把每一次的沉默时机描述给她听的时候,她说:李老师,你不会懂的,说了只会让你觉得我更加糟糕。那一刻,我惊觉她的沉默不是拒绝沟通,而是用最后的力气在保护摇摇欲坠的自我。
2,对失控的恐惧一一比如一位每次精准迟到七分钟的来访,直到某次暴雨中,见他蜷缩在车内颤抖地说:李老师,我若早到半分钟,童年那个被锁在课外班的孩子就会爬出来……原来他的迟到竟是用存在性计时器将惊惧封印在七分钟的黑匣子里。
3,对关系破裂的恐惧一一比如一位抑郁的来访,总是在微笑,直到某一次他说:小时候每次哭,妈妈就会消失三天。我突然明白他的积极配合,不是阻抗,而是用表情管理维系关系的生存策略。
4,被攻击的惨痛体验一一有一位网友留贴说,他总是攻击他的咨询师,三番五次的把他攻击走,然后又回到咨询,最后把咨询师折腾到无力,拒绝跟他咨询。我问他这种把咨询师翻来覆去的折腾的感觉怎么样?他说很爽。我说这种很爽的感觉,让你想到了什么?他说小时候妈妈就是这样,把他“摁在地上来回摩擦的”,原来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咨询师也体验到自己小时候被反复摩擦对待时的痛苦。
5,关系创伤导致对关系的悲观预判一一信任成为了奢侈品,一位来访非常勇敢的跟我表达说:“我现在还对你有戒备,我感觉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会伤害我,会攻击我,我希望这个世界对我是友好的,是包容的,我依然很害怕,因此我最低要求是,只要他人不攻击我,不伤害我就够了。”
6,血腥画作的橡皮擦一一很多有重大创伤的来访,通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记得了”,“我不知道”,而通常这种不记得不知道的背后,隐藏着非常恐怖的东西,比如有一次我处理来访的创伤时,他经常说我不记得了,直到有一天他说:“那天我闻到消毒水的味道,突然看见妈妈躺在地板上……”
因此,所谓的阻抗通常表现为:回避回答问题,遗忘,转移话题,沉默,迟到,拖延,不规律咨询,攻击咨询师等。
除了这些显性的阻抗以外,还有一些隐形的阻抗:逃入健康,完美来访等。比如,继承了家族“传家宝”一一捧哏技能和用讨好技能作为职场免死金牌的来访,他们的无意识操作还会咨询师飘飘欲仙,不能自拔。通常这些技能都会在咨询里面悄悄地上演一遍。实则阻抗还不止如此。
咨询师“拆弹”三步曲:
接一一拆弹专家的自我修养
“反向认证”一一越骂你,说明越怕你跑。
微表情读心术一一留意来访者无处不在的表情,语言,行为,情感状态,互动细节变化,通过客观化描述,镜映反馈,澄清,让关键信息被聚焦、讨论。
反移情识别,容器功能一一咨询师用自己的身体作为雷达感应器,识别自己所呈现的一致性反移情或者互补性反移情,作为炉鼎炼化互动中产生的爱恨情仇,再坚定而不带攻击的反馈给来访。
共情式探索一一慢慢听来访讲故事,当初在原生家庭这个新手训练场,XX行为在表达着什么?他在害怕什么?曾经如何保护他?
等待,尊重节奏,不代劳一一褪去防弹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足够安全的环境,足够安全的关系,当安全感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水平, 赤裸的疼痛才敢慢慢浮出水面,这个等待的过程,不仅是对咨询师,对来访者本人也是巨大的考验。
咨询室=实验室,“勾引”安全的反叛一一治愈因子之一,矫正性体验正是来源于此,咨询室这个场域里,咨询关系这个系统,就像原子弹的引爆实验基地,偶尔我也会勾引我的来访做出一些出格行为:故意迟到三分钟,把沙发靠垫扔在地上,对我翻白眼等,这些安全的反叛,让他体验到即使“失控”,关系也不会崩溃。带着实验室的体验,伸出小手小脚,在现实生活当中去碰撞,慢慢体会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有一部分是被当初的内化客体附身的。
化一一共舞时刻
重构,命名一一那些用半条命炼化的技能,需要一个美妙的名字,同时也需要被客观的解读,跟咨询师一起为它构建全新的意义。
技能升华一一有些技能在过去是护身符,现在依然是防护盾,有些甚至是超越常人的非凡技能,比如讨好、彩虹屁、顺从、洁癖、强迫症、细节控等这些技能在某些职业领域甚至是可以颁锦旗的存在。
发一一开发新技能,从曾经的“只能如此”到“我还可以选”,过去的技能如果是小道士身上的黄符,八卦镜,五雷令牌,当面对大妖不起作用时,那么还需要一把桃木剑,天蓬尺,三清铃等。法器越多越能战胜“强敌”。从“自我保护”到“自我整合”,在过去,当感觉到不安全的时候,技能被自动触发,拿出来当做保护自己的武器,达到自我整合状态后,各种技能为我所用,可以主动而有意识的灵活使用技能。
因此,所谓治愈,非除“阻抗”,而是见天地众生皆在“阻抗”中证得法身。@!articleall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1,羞耻感一一有些来访者的防御来源于羞耻,比如一位小时候长期被否定的来访,每次谈到过去的事情,都会以沉默来表达,当我把每一次的沉默时机描述给她听的时候,她说:李老师,你不会懂的,说了只会让你觉得我更加糟糕。那一刻,我惊觉她的沉默不是拒绝沟通,而是用最后的力气在保护摇摇欲坠的自我。
2,对失控的恐惧一一比如一位每次精准迟到七分钟的来访,直到某次暴雨中,见他蜷缩在车内颤抖地说:李老师,我若早到半分钟,童年那个被锁在课外班的孩子就会爬出来……原来他的迟到竟是用存在性计时器将惊惧封印在七分钟的黑匣子里。
3,对关系破裂的恐惧一一比如一位抑郁的来访,总是在微笑,直到某一次他说:小时候每次哭,妈妈就会消失三天。我突然明白他的积极配合,不是阻抗,而是用表情管理维系关系的生存策略。
4,被攻击的惨痛体验一一有一位网友留贴说,他总是攻击他的咨询师,三番五次的把他攻击走,然后又回到咨询,最后把咨询师折腾到无力,拒绝跟他咨询。我问他这种把咨询师翻来覆去的折腾的感觉怎么样?他说很爽。我说这种很爽的感觉,让你想到了什么?他说小时候妈妈就是这样,把他“摁在地上来回摩擦的”,原来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咨询师也体验到自己小时候被反复摩擦对待时的痛苦。
5,关系创伤导致对关系的悲观预判一一信任成为了奢侈品,一位来访非常勇敢的跟我表达说:“我现在还对你有戒备,我感觉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会伤害我,会攻击我,我希望这个世界对我是友好的,是包容的,我依然很害怕,因此我最低要求是,只要他人不攻击我,不伤害我就够了。”
6,血腥画作的橡皮擦一一很多有重大创伤的来访,通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记得了”,“我不知道”,而通常这种不记得不知道的背后,隐藏着非常恐怖的东西,比如有一次我处理来访的创伤时,他经常说我不记得了,直到有一天他说:“那天我闻到消毒水的味道,突然看见妈妈躺在地板上……”
因此,所谓的阻抗通常表现为:回避回答问题,遗忘,转移话题,沉默,迟到,拖延,不规律咨询,攻击咨询师等。
除了这些显性的阻抗以外,还有一些隐形的阻抗:逃入健康,完美来访等。比如,继承了家族“传家宝”一一捧哏技能和用讨好技能作为职场免死金牌的来访,他们的无意识操作还会咨询师飘飘欲仙,不能自拔。通常这些技能都会在咨询里面悄悄地上演一遍。实则阻抗还不止如此。

接一一拆弹专家的自我修养
“反向认证”一一越骂你,说明越怕你跑。
微表情读心术一一留意来访者无处不在的表情,语言,行为,情感状态,互动细节变化,通过客观化描述,镜映反馈,澄清,让关键信息被聚焦、讨论。
反移情识别,容器功能一一咨询师用自己的身体作为雷达感应器,识别自己所呈现的一致性反移情或者互补性反移情,作为炉鼎炼化互动中产生的爱恨情仇,再坚定而不带攻击的反馈给来访。
共情式探索一一慢慢听来访讲故事,当初在原生家庭这个新手训练场,XX行为在表达着什么?他在害怕什么?曾经如何保护他?
等待,尊重节奏,不代劳一一褪去防弹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足够安全的环境,足够安全的关系,当安全感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水平, 赤裸的疼痛才敢慢慢浮出水面,这个等待的过程,不仅是对咨询师,对来访者本人也是巨大的考验。
咨询室=实验室,“勾引”安全的反叛一一治愈因子之一,矫正性体验正是来源于此,咨询室这个场域里,咨询关系这个系统,就像原子弹的引爆实验基地,偶尔我也会勾引我的来访做出一些出格行为:故意迟到三分钟,把沙发靠垫扔在地上,对我翻白眼等,这些安全的反叛,让他体验到即使“失控”,关系也不会崩溃。带着实验室的体验,伸出小手小脚,在现实生活当中去碰撞,慢慢体会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有一部分是被当初的内化客体附身的。
化一一共舞时刻
重构,命名一一那些用半条命炼化的技能,需要一个美妙的名字,同时也需要被客观的解读,跟咨询师一起为它构建全新的意义。
技能升华一一有些技能在过去是护身符,现在依然是防护盾,有些甚至是超越常人的非凡技能,比如讨好、彩虹屁、顺从、洁癖、强迫症、细节控等这些技能在某些职业领域甚至是可以颁锦旗的存在。
发一一开发新技能,从曾经的“只能如此”到“我还可以选”,过去的技能如果是小道士身上的黄符,八卦镜,五雷令牌,当面对大妖不起作用时,那么还需要一把桃木剑,天蓬尺,三清铃等。法器越多越能战胜“强敌”。从“自我保护”到“自我整合”,在过去,当感觉到不安全的时候,技能被自动触发,拿出来当做保护自己的武器,达到自我整合状态后,各种技能为我所用,可以主动而有意识的灵活使用技能。

0人已踩
2人已赞
作者文章
我的眼里没有阻抗,都是来访者用半条命换来的铠甲——致被贴上阻抗标签的来访
本文深入探讨了心理咨询中阻抗现象的多重表现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分析了来访者防御行为背后的生存逻辑,并提出了咨询师应对阻抗的'拆弹'三步曲策略。文章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羞耻感、失控恐惧、关系创伤等心理因素如何影响咨询过程,并强调了安全环境和矫正性体验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152
2
0
“你想要答案,咨询不给答案”背后的深层逻辑
这篇文章探讨了心理咨询中'不给答案'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从文化、哲学观、需求层次、心理防御机制、基因差异和生命状态六个方面分析了东西方在心理咨询方式上的差异。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案例,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心理咨询的期待差异,并提出了心理咨询需要文化敏感度的观点。
159
4
0
心理咨询中常见治愈因子大盘点(之一,共性治愈因子)——致对心理咨询有疑虑的来访者们,想以整合取向视角学习心理咨询的伙伴
本文探讨了心理咨询中的共性治愈因子,包括在场、咨询关系、希望感、普遍性体验和咨询师人格等,从多角度分析了这些因子如何促进来访者的心理治愈过程。
180
2
0
语音通话
私聊
相关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