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会被情绪所左右?
原创首发
王金霞
发表时间:2025-05-14 21:55:13
28
0
2

为什么我们总会被情绪所左右?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正面积极的,也不乏负面消极的。有些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就被情绪淹没了,完全失去了对自我的掌控。
其实,我们之所以容易被情绪左右,本质上是因为情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本能”,它像一套高度敏感的警报系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一、情绪怎么主宰了我们的行为
1. 大脑的应急机制
情绪(尤其是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是原始社会的“快速反应程序”。当人类遇到危险时,依赖情绪(比如因害怕野兽,而产生的恐惧情绪,进而做出逃跑的行为)比理性的分析更有利于生存。现代社会虽已远离丛林,但大脑的应急机制仍保留着这种“优先响应”的模式。
2. 情绪中枢的运作机制
情绪触发时,杏仁核作为情绪中枢,会率先激活,释放压力激素,抑制前额叶皮层(理性思考区域)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感到愤怒或极度悲伤时,我们是无法思考的,因为在生理上我们确实被短暂剥夺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3. 情绪的认知捷径
其实,大脑天生就喜欢走捷径,我们也可以说它比较“懒惰”。而情绪是一种高效的判断工具。依赖情绪做决策消耗的能量远低于理性分析。为此,我们很多行为都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分析,而是源于各种情绪的瞬间推动!
二、情绪的副作用是怎么被放大的呢?
一方面,当代社会充斥着大量复杂、矛盾的信息,面对庞大复杂的信息量,大脑常因无法快速处理而陷入焦虑的状态。
另一方面,原始社会的情绪反馈是即时性的,比如逃跑后立刻脱险,而现代社会的压力源,像工作的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现实的危机等等,往往持续存在着,进而导致情绪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以至于形成了慢性压力。
三、如何与情绪达成真正的和解呢?
1. 建立“情绪-理性”缓冲带
在生理层面,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深呼吸,进而激活副交感神经,抑制杏仁核过度反应
在行为层面,我们尽可能地延迟反应。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时,先尝试数到10,从而给前额叶恢复功能的时间。
通过各种方式在突发的情绪和理性之间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缓冲带。
2. 重构思维/认知框架
用“情绪标记法”识别思维偏差:
尝试着跳出情绪,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我们当下的情绪,进而感知我们的情绪的各种来源是否是合理的,又隐藏了哪些不合理的关联,去做出新的标记与修正。
3. 训练我们的大脑
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正念冥想,以助于提升对情绪的觉察力。情绪的存在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负面情绪的存在而消除情绪,而是要学会如何觉察并了解我们的情绪。
4. 解读情绪的信号
其实每一种情绪背后都隐藏着相应的心理需求。如果我们忽视了情绪的隐藏需求,就会让情绪泛滥成灾。我们需要尝试着解读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接收情绪的信号,让情绪实现它真正的意义!
四、重新认识情绪
情绪不是理性的对立面,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智慧,完全没有情绪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只要我们可以用心感知情绪,却不被情绪所奴役,我们就读懂了情绪背后的真正意义!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正面积极的,也不乏负面消极的。有些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就被情绪淹没了,完全失去了对自我的掌控。
其实,我们之所以容易被情绪左右,本质上是因为情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本能”,它像一套高度敏感的警报系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一、情绪怎么主宰了我们的行为
1. 大脑的应急机制
情绪(尤其是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是原始社会的“快速反应程序”。当人类遇到危险时,依赖情绪(比如因害怕野兽,而产生的恐惧情绪,进而做出逃跑的行为)比理性的分析更有利于生存。现代社会虽已远离丛林,但大脑的应急机制仍保留着这种“优先响应”的模式。
2. 情绪中枢的运作机制
情绪触发时,杏仁核作为情绪中枢,会率先激活,释放压力激素,抑制前额叶皮层(理性思考区域)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感到愤怒或极度悲伤时,我们是无法思考的,因为在生理上我们确实被短暂剥夺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3. 情绪的认知捷径
其实,大脑天生就喜欢走捷径,我们也可以说它比较“懒惰”。而情绪是一种高效的判断工具。依赖情绪做决策消耗的能量远低于理性分析。为此,我们很多行为都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分析,而是源于各种情绪的瞬间推动!
二、情绪的副作用是怎么被放大的呢?
一方面,当代社会充斥着大量复杂、矛盾的信息,面对庞大复杂的信息量,大脑常因无法快速处理而陷入焦虑的状态。
另一方面,原始社会的情绪反馈是即时性的,比如逃跑后立刻脱险,而现代社会的压力源,像工作的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现实的危机等等,往往持续存在着,进而导致情绪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以至于形成了慢性压力。
三、如何与情绪达成真正的和解呢?
1. 建立“情绪-理性”缓冲带
在生理层面,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深呼吸,进而激活副交感神经,抑制杏仁核过度反应
在行为层面,我们尽可能地延迟反应。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时,先尝试数到10,从而给前额叶恢复功能的时间。
通过各种方式在突发的情绪和理性之间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缓冲带。
2. 重构思维/认知框架
用“情绪标记法”识别思维偏差:
尝试着跳出情绪,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我们当下的情绪,进而感知我们的情绪的各种来源是否是合理的,又隐藏了哪些不合理的关联,去做出新的标记与修正。
3. 训练我们的大脑
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正念冥想,以助于提升对情绪的觉察力。情绪的存在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负面情绪的存在而消除情绪,而是要学会如何觉察并了解我们的情绪。
4. 解读情绪的信号
其实每一种情绪背后都隐藏着相应的心理需求。如果我们忽视了情绪的隐藏需求,就会让情绪泛滥成灾。我们需要尝试着解读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接收情绪的信号,让情绪实现它真正的意义!
四、重新认识情绪
情绪不是理性的对立面,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智慧,完全没有情绪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只要我们可以用心感知情绪,却不被情绪所奴役,我们就读懂了情绪背后的真正意义!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2人已赞
作者文章
为什么我们总会被情绪所左右?
这篇文章探讨了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解释了情绪作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生存本能的作用机制,并提供了与情绪和解的实用建议,包括建立情绪缓冲带、重构认知框架和正念冥想等方法。
28
2
0
什么样的我们,才可以被好好对待?
这篇文章探讨了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渴望被善待却常受伤害的现象,分析了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感受,并提出了通过自我建设、远离有毒环境和保持真实自我来实现被善待的建议。
2098
10
0
爱自己从关注情绪开始——识别压抑情绪的9个迹象
本文深入探讨了压抑情绪的9个常见迹象,包括暴躁态度、孤独感、沉默回避等,分析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最后呼吁读者关注情绪健康,选择适当的方式抒发情绪。
3408
20
0
语音通话
私聊
相关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