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面包,何时成了单选题?
个人原创
戴福顺
发表时间:2021-12-19 20:34:53
365
1
1

“爱情和面包一定要选择面包,爱情是可以培养的。”
其实类似的话题有很多,例如“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我抱起了砖头就无法抱起你。”这些话题都在彰显着一个现象,面包和爱情似乎是不相容的。也不知从何时起,面包和爱情成了一个问题,不知道从何时起,面包和爱情变成了单选题。
而我们要放弃的是什么,是对母亲亲近的愿望。在进入规则之前,还是个孩子,是处在对母亲的深深依赖之中,母亲对我们的照顾,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情感和身体上的满足,长大后,我们也常把这种类似的亲密感体悟成爱情。
而摆脱被动,不再依赖母亲的方法,则是从依赖母亲转向依赖规则,一套母亲也遵守的规则。规则世界也是符号化的世界,母亲在此被无数的符号所替代,依赖母亲也就变成了对符号的追求,如包包、食物、衣服、地位等等,这都是对母亲的替代性满足。
从这个视角来看,对于面包和爱情的问题,我们就更能明白其中断裂的地方的来源。常常碰到的情况是,大学生的恋爱,或是与穷小子的一段恋情,在面对现实之前有一段真空期,可以好好享受二人世界的浪漫。直到现实来领前,发现寸步难行,不自由的感觉油然而生。而这种不自由感,简单的来说就是没钱,没钱其实就是意味着还没掌握社会规则,没有通过规则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后倒在了现实面前,或是忍痛和相爱的人分手,最后遵循了家里的安排。一旦进入了婚姻,恋爱的感觉降低了,但是生活上变得更宽裕、自由。
或许也就是这种模糊感,给我们带来了对爱情的美好想象,把对方想象成了理想的样子。
1人已踩
1人已赞
作者文章
80、90后的代际创伤
文章探讨了代际创伤的概念及其在家庭中的传递方式,分析了父母行为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并预测了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家庭模式变化。
1934
4
0
完美的照顾并不会让人真正成长
文章探讨了成长的关键在于接纳不完美的体验,而非追求完美的照顾。通过分析心理咨询中的案例,指出真正的成长来自于接受现实起点并发展自我能力,而非执着于补偿性体验。
897
7
1
自由度取决于愿为自己负多少责
文章探讨了精神分析中童年经历对个人心理的影响,分析了原生家庭问题如何被用作情感宣泄工具,并指出真正的改变需要个人承担责任而非归咎他人。通过三个突破点阐述了如何通过自我觉察和承担责任来获得心理自由。
885
3
0
语音通话
私聊
相关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