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先把大石块放进去 有效保卫时间

先把大石块放进去 有效保卫时间
转载文章 楚红军楚红军 发表时间:2021-11-19 17:01:24 503 0 1

有效保卫时间的隐喻

准备一个广口玻璃瓶,若干大石块和鹅卵石,挑战是把所有的石块和鹅卵石放入瓶中。

这似乎是不可能的。

演示者先放入鹅卵石,很快就能看出,已经没有足够空间容纳大石块。

那人接着演示,先放入大石块,然后再放鹅卵石,同时摇晃瓶子,发现鹅卵石填满了大石块之间的缝隙。

那么再增加两项:沙子和水,看上去一定体积的沙子倒入瓶中,摇晃后填满了所有的空隙。让人不禁感到惊讶,最后还倒入一杯水,惊讶地看到水充满了沙粒间的空隙。

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有助你更有效地安排时间。

广口瓶可以比作一周的时间,

大石块是与最珍视的事情有关的事件或活动,

鹅卵石是所有那些充满我们时间的琐事或琐碎任务,

沙子代表消磨时间的活动,

水可能代表我们的睡觉时间。

理解紧迫性和重要性之间的区别

一个关于读书的例子:想读、觉得应当多读一点,但实际读的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多,甚至几乎只是象征、敷衍……“因为书不会发出催促的铃声。”也不会自己跳出来说:“嘿,我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难道你不想读一读吗?”书只是躺在那里,直到我们为了某件紧迫的或其它的事,要读它的时候它好像才存在一样。

“总有一天”的梦想容易成泡影:你可能发现珍视的事情都是重要的,但其实不是紧迫的。它们实际上对我们极其重要,但并不向我们发出呼唤。更不幸的是:最珍视的事情,经常受着最不珍视的事情的支配。即使在重要实务中,不紧迫的总是受到急迫实务的排挤和冲击。妥协的结果总是重要事务被不重要的事务——包括几乎所有的消磨时间的活动——排挤到日程之外。

关键的两条自然规律:1、置于优先的应是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实务;2、紧迫事务不是我们真正的优先,但它们对我们的优先事务施加作用和影响(支配、排挤、冲击……)。

紧迫的事情,不管是重要还是不重要的,总会出现,它们让你从最珍视的事情上分心。无论如何你必须学会保卫自己的时间,学会怎样拒绝、得体地摆脱消磨时间的处境。你必须留出时间考虑自己的真正优先的事情,包括自己最珍视的事情。

“磨刀不误砍柴工”:某人忙于砍树而没有提前预留时间去磨刀,结果,越来越钝的刀反倒越来越影响到砍树。怎样才能突破“总有一天”的口头阶段?有条不紊持续准备,一个具体目标就是一个有最终期限的梦想,为实现目标的各个中间步骤现实地设定期限,这些期限作为里程碑,用于衡量你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的进展情况……

四象限法则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时间“四象限”法,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按处理顺序划分:先是既紧急又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到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象限”法的关键在于第二和第四象限的顺序问题,必须非常小心区分。另外,也要注意划分好第一和第四象限的事,都是紧急的,分别就在于前者能带来价值,实现某种重要目标,而后者不能。

四象限的关系

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是相对立的,而且是壁垒分明的,很容易区分。

第一象限是紧急而重要的事情,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企业都会分析判断那些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并把它优先解决。

第三象限是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有志向而且勤奋的人断然不会去做。

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最难以区分,第四象限对人们的欺骗性是最大的,它很紧急的事实造成了它很重要的假象,耗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

依据紧急与否是很难区分这两个象限的,要区分它们就必须借助另一标准,看这件事是否重要。也就是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来衡量这件事的重要性。如果它重要就属于第二象限的内容;如果它不重要,就属于第四象限的内容。

投资第二象限

第一象限的事情重要而且紧急,由于时间原因人们往往不能做得很好。第二象限的事情很重要,而且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好。可见,投资第二象限,它的回报才是最大的。

走出毫无意义的第四象限,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最具收益的第二象限去,不要再在第四象限做那些紧急但是不重要的无聊事情了。

上面是一个普通人和高效能人士时间安排的一个比较图。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安排是,把65%-80%的时间安排在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由于他们把大部分工作都提前统筹和规划好了,其余象限的工作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包括问题的发掘与预防、持续学习、关于团队的建设、真正有效的授权、确定自己的个人使命、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使命等。

案例:一个价值2.5万美元的建议

曾经有位效率研究专家艾伊贝李,他给当时的美国史卡鲁钢铁公司的总裁查鲁斯一个时间管理的建议,结果查鲁斯因为这个建议给了艾伊贝李一张价值2.5万美元的支票,那是为了感激李给他的这个神奇的建议,那么这个建议是什么?让我们来揭开这个谜底。

原来,查鲁斯每天忙于公司中繁复的事务,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是事无巨细,他一个人怎么可能管得过来,于是很多事情最后都不能有效地做下去。

而李的这个建议正是:

1.不要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2.手边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

3.每天晚上写出你明天必须做的事情,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排列。

4.第二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必去顾及其他事情。第一件事做完后,再做第二件,依此类推。

5.到了晚上,如果你列出的事情没有做完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剩下的事情明天再做。

于是,查鲁斯按照李给他的建议试了一段时间,谁知效果非常惊人。当然,你也可以试一下李的建议!

时间是永远守恒的,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效的事情?

答案就是,永远做重要而又不紧迫急的事。

结语

“四象限时间管理”的目标不是鼓励用户将日程安排的极其饱满,每天完成N多事情才觉得有成就感,而是要让您学会将时间、精力更多地分配到那些对于达成人生目标有重要价值的事情上,即关注那些“重要不紧急”象限里的任务。

不同的价值观,对于同一件事情的事务象限划分也会不一致,

但这没有对错之分,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

不确定中有小确幸投入第二象限的时间和精力越多,

那种让你充当“消防员”急于灭火甚至疲于奔命的

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

就会在你的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少。

 

假设你的闲暇时间只用来做两件事,读书和玩手机。在这里,读书是一种状态,玩手机是另一种状态。

我们再假设,你在这两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的概率是固定的。假设你正在读书,那就有6成概率会继续读下去,而有4成概率会转过去玩手机;再假设你要是正在玩手机,那就有9成概率继续玩下去,而只有1成概率会转过去读书。

在此,我已经提到了马尔可夫过程的四个前提:

第一,状态的数量是有限的,这里只有两种状态:玩手机、读书;

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概率是固定的,这里指的是你读书时转过去玩手机的概率,或者你玩手机时转过去读书的概率,它是固定的;

第三,遍历性,也就是所有状态都有可能会出现;

第四,非周期性,也就是它不会是单一的一个过程反复循环,周而复始。

马尔可夫过程的四个前提如果同时成立,那么,不论最初你在读书和玩手机上怎么分配时间,也不论后来经过了多长时间,有多少次反复,最终都只有一个结果:

你80%的时间用于玩手机,20%的时间用于读书。

只要到了这里,你就出不来了。算一算,八成时间用于玩手机,两成用于读书,这时,你从玩手机切换成读书的时候有10%乘以80%等于8%,而你从读书切换到玩手机的时候有20%乘以40%,也等于8%,两者正好抵消。只要你达到这个均衡,你就锁死在这个均衡里出不来了。

哪怕你最开始是100%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你最后也会掉到80%的时间用来玩手机的结果中去。

只要是一个马尔可夫过程,总是会结束于一个统计均衡(unique statistical equilibrium)。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无足轻重,因为无论初始状态是什么,无论过程中作何干预,无论路径怎样展开,最后都会掉入模型设定的长期均衡,并且就停在那里了。未来与历史无关,因为不论历史是怎么发生的,未来已经注定。

对马尔可夫过程的理解,不能缺少了这一环。

所以说, 如果你想改变你现在的状态,关键不是从哪里出发,也不是过程中你要作哪些干预。你要做的是改变转移的概率。

转移概率就是,你在读书时是继续读呢,还是转过去玩手机,你在玩手机时是继续玩呢还是转过去读书,这两件事的概率。不改变这两个概率,你起初花再多的时间来读书,过程中你拿起书的次数再多,你还是会掉进同一个坑里。不信你就算一算。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其他问题

…………………………………………………………

………………………………………………………………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1人已赞
相关阅读更多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