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常形问题和变形问题
个人原创
王滋
发表时间:2020-12-26 11:50:23
683
0
0

十二 常形问题和变形问题
许多病友在咨询我的时候经常问:“王老师,森田疗法告诉我们,什么症状都不要想,都是正常的,要顺其自然,但是如果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工作的,学习的,我还是不想吗?好像不合常理耶。”我说就这个问题,我给你们讲讲心理学上对问题的分类,也许对大家更有帮助。
心理学上把问题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常形问题,另一类叫做变形问题。常形问题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现实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例如夫妻感情不和,病人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苦恼;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是可以将问题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上述的例子便是如此。
变形问题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此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 难以理解。例如,某病人每天晚饭后就陷于吃药还是不吃药的痛苦之中:吃药怕肝硬化或者上瘾,不吃药怕治不好病。这在不懂精神病学的局外人看来是不成问题的,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实在决定不了就去问医生,医生让你吃你就吃,医生不让你吃你就不吃,很简单的;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你不能说吃药和不吃药哪个道德哪个不道德。
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强迫症的症状都是变形问题,所以我们什么都不需要想。如果强迫症病友出现常形问题怎么办呢?也不需要想,直接行动,想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行动才是真道理。
0人已踩
0人已赞
作者文章
强迫症状背后的焦虑
文章探讨了强迫症状焦虑背后的完美主义动机,指出由于这种动机脱离现实而无法实现,因此焦虑的处理方式不是解决强迫症状,而是与之共存,让焦虑自然消散。
522
4
2
一则强迫思维痊愈的案例
这篇文章详细记录了17岁青少年小刚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逐步克服强迫症的过程。文章通过20多次咨询的详细对话,展现了心理咨询师运用森田疗法帮助患者理解症状、改变认知、最终实现康复的完整历程。案例生动展示了强迫症的形成机制、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
11690
17
1
一则强迫行为痊愈的案例
文章详细描述了一位35岁女性小红(化名)因艾滋病恐惧导致的强迫洗手行为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和满灌疗法,帮助患者逐步控制洗手行为,从每天500多次减少到20次左右,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1711
5
0
语音通话
私聊
相关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