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是心理治疗)

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是心理治疗)
转载文章 发表时间:2015-02-09 14:39:38 600 0 0

 心理治疗,对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多数人还是习惯性地套用医院的概念,以为是听诊拿药;稍知内情的人,又以为是进入精神病院做特殊整治。其实,精神病院对病人的收押管制,只是对失去自制能力的人群的无奈之举。不过因为环境比较封闭,有些人因为摆脱了原有环境的干扰,而能获得一定的稳定回神,这就是它的主要作用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进入精神病院就比较好,回家后又会复发的原因。这样的封闭和隔离,只能算应急措施,不能算心理治疗。而在医院的心理门诊诊断后配发的药物,也只是压制缓解一些明显的心理症状,就像剧痛病人的止疼药一样,并不能触及心理困扰的根本。许多人在短期内尝到了明显的药物缓解效果,但长期下来心理状况却一直徘徊不进,于是只能依赖药物,厌烦之余还得忍受越来越深的药物副作用,又以为心理治疗就是如此,心中的无助和无望可想而知。

    人的无助与无望,是因为放弃了自身的力量,转而将它寄托在外物上。其实每个人都有化解自身心理痛苦的能力。因为心理“疾病”,虽然反应在生理上,但根源不是生理异常,而是内心各处的“不通”,因为这种不通的阻塞才郁积成痛苦。通则不痛,只有心里各处的不通被疏通了,痛苦才可能被解除。既然这不通是在心里,当然只能自己去看清、自己去理顺,别人绝对是无法代劳的。因此,心理治疗,从根本上讲,只能是心理“自”疗。不过,在这个孤独的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人难免偶尔觉得迷茫无助,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陪伴:在自我怀疑的时候,希望从陪伴中获得支持与鼓励;在游移不定的时候,希望在陪伴中保持耐心与专注;在寻觅摸索的时候,希望在陪伴中得到印证与引导。这个陪伴者,可能是师长,挚友,也可能是心理咨询师。

    陪伴,就是心理咨询。陪伴打破了孤寂的个人世界,而让活力流进来。被陪伴,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在被陪伴中,人的凄惶不安会渐渐地散发,心的安稳感会慢慢地生发。

    如果沉迷于被陪伴,来访者就会对咨询师产生极大的依赖感。所以将信赖感放在咨询师身上,对来访者是一个很大的冒险。在信任咨询师之前,来访者会进行长时间的试探。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在这个试探过程完成之前就结束了。

    每个来访者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这种试探。对咨询师表达忠心,对咨询师表示坏疑,考察咨询师对“过度”要求的反应,考察咨询师对打破规则的容忍度,考核咨询师的心理分析能力,考量咨询师的情绪感应能力,考察咨询师对自己的重视度,考察咨询师对自己的利用度。寻找咨询师的人性弱点,探量咨询师的深度与广度。如此种种都是背后发生的,而表面形式仍是一般性的心理咨询过程:情绪宣泄和心理疏导。这个表面的形式具有某种仪式化,有些咨询师,把主持这种仪式当成了心理咨询本身。因为在这个仪式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心理症状都会大为减轻,据我个人的经验,通常会减轻到剩下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程度。

    到这种效果,一些咨询师就认为作业完成了,而来访者通常也会接受这一结论。因为很多来访者就是以症状之名来寻医的,如脸红,口吃,强迫行为,激烈情绪等。当这些症状减轻之后,他们不再认为自己还需要什么。而另一方面,因为表层症状的减轻,内心真正的焦灼开始浮现,这才是那些表层症状原来存在的理由:去遮盖住这些焦灼。所以很多来访者是带着更大的痛苦离开的,虽然似乎原来托付给咨询师的任务真的被完成了。

    那些留下来的来访者,在这个痛苦更真实地显现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萌生了更深的需求。同时,经过试探期的相处,对咨询师的信任得以建立。来访者开始开放地看待自己,自由地表达自己,不自觉地越来越享受这个环境的无限制与舒展。这个时候,来访者可以将注意力无顾忌地放在自己身上。他在咨询中和生活中是相当不同的两个人,这种反差他会慢慢意识到。

    然后他自然将现实中的问题和咨询中的态度比对,进而试着将咨询中的方式应用到实际中。这种实践会慢慢缩小咨询与生活的差距,让他在现实中找到自信和力量感,而不知不觉地,他有了一种和咨询师平等的感觉,因为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一个独立的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来访者从此开始意识到自己对生活的责任,意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反省自己和接受现状,常常充满无奈和痛楚。他意识到自己的困境的根本点:只是因为逃避,好像自己可以避开自己。

    心理咨询最无奈的地方,就是它其实帮不上来访者任何忙,它只是将来访者送回他的原点。来访者之所以无法走出他的心理困局,是因为他一直不愿意接受这个原点,他竭力漂浮在这个原点之外。可是,路只有一条,就是从原点开始。

    这个原点,就是他早先的某个时刻,他从生活中逃离之点。例如说他无力对抗父母的要求,放弃了自由意志,那么他的原点就是“如何找到自己”。或者他觉得自己不配温暖细腻的情感,而急忙选择了一个朴实简单的伴侣,那么他的原点就是“对柔情的渴望和恐惧”。如果他曾因为害怕人事纠纷,而放弃了职业与生计,那么他的原点就是“拥有自己的位置”。总之,他需要回到他本来应该在的路上。

    这个时候,他感受到的艰难一点也不比那遥远的从前低,甚至更高,因为被拖延的问题变成了更大的问题。只是他那些莫名的“心理疾病”已经消除了不少,他不再拥有那些用了许久的好借口。现在,他甘心或者不甘心的认识到这是唯一可以走得通的路。走,还是不走,这是一个问题。可是为什么要走?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痛苦?这需要足够的说服力。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停止在这里,因为人生的道路只能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咨询师也不可能代替。

    人生之路,没有跨越的捷径,就像孩子是一天天认识这个世界,树是一天天长大。回到真实人生的来访者,并没有因为心理咨询而获得了幸福美满,而是归于普通与平淡。现在他们对心灵的痛楚更敏锐,因为以前那些都是沉着在无意识的心理症状中,而现在却历历鲜明的呈现他们的意识里。如果在这种艰难和痛楚中想要寻求一些理解和支持,他们会以连续或间断的方式继续心理咨询。

    这个时候的来访者,带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因为他不再将魔法的幻想放在咨询师身上,而是很清楚自己需要的帮助,因而能主动请求,善加利用。他的注意力中心完全回到了自己身上,而咨询师成为了某种背景性的资源,有如图书馆或加油站一样。或者,里面还有一种朋友似的寄托,只是这样寄托会给他带来一种伤感,而他会有意识地慢慢用现实中的朋友取代这个虚幻的朋友。

    来访者与咨询师最后的连接,是一种师生似的连接。这种连接可以很长,直至终生。因为来访者在咨询师身上看到一种更远的东西,一种他想学习的东西。那么,咨询师的内幕是什么?使咨询师能够平等的对待来访者,而不带观念上的排斥或情感上的反感的,是他觉悟到世界万物都是平等的,任何心理状态,都不是一种更低或更劣的状态,而总是通向另一种心理状态的阶梯。人生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状态转换中进行的。所以他对来访者的状况不焦虑不急躁;而这种态度,给来访者带来安心和安慰。


    所以,是什么使心理咨询发生作用?是人自我成长的能力。人如果没有自我成长的自然趋势,那咨询师就要当一个雕刻家,而且永远是拙劣的哪一种,因为人工的事物,永远无法与自然的生命比拟,就像园丁的剪裁只会使树失去天然的美一样。树不需要园丁,人也不需要训练师。人病了,是因为以前被迫或不自觉地接受了太多的规范与裁剪,以至于离开了自然的轨道,失去了自然的活力。这就像受伤的树苗,你无法给它添枝加叶,而只能从现在开始,停止对它的干预,给它需要的空间、土壤、水分、阳光,而它自然就会呈现出独有的魅力,一种无法安排无法预测的美丽。

    人会自然地康复成长,所以完全不仰赖于心理咨询。意识到身心的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咨询师:只是给自己松绑,让自己活得真实自然就行了。但如果你觉得困难呢,好吧,生活是一场自由的拼图游戏,而心理咨询,是你可以选择的拼接块之一。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