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二)丛中:从业25年,接待上万个案后,我发现来访者的症状是这样消失的

(二)丛中:从业25年,接待上万个案后,我发现来访者的症状是这样消失的
转载文章 楚红军楚红军 发表时间:2022-05-15 12:04:52 239 0 3

每个做医生的人,至少有两句话一定要牢记在心:




一句是: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医生治不了的病。




另一句是:相信每个病人都有自身康复的内在潜力。




在心理治疗中,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的心理内部都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潜力,心理治疗不过是促进该潜力的自我实现。




治疗师只要提供一个有利于来访者成长的治疗关系和情境,来访者借助这样的治疗关系和情境,就可以逐渐地恢复自身的心理健康了。




罗杰斯在《 论人的成长》一书中说:






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形容我自己这些年来所发生的变化:




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在问:“我怎样治疗、帮助或改变这个人?”




现在,我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这个问题:“我该怎样来提供一种关系,使这个人可以借助它来进行个人成长?”






所以,罗杰斯会坚持认为:对于治愈心理疾病来说,良好的治疗关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充分的。




根据我多年从事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我现在越来越深信罗杰斯所说的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






病人为什么会得病?病人为什么要治病?




在有医生这个职业之前,人本来也是会患病的,诸如外伤、感染、肿瘤等。




但是,当时,即使一个人得病死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这叫做“病”,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压根儿就没有“病”这个概念,更不会有求医行为。




一个人患病后,他最多也只能是向同伴或朋友寻求非职业的、非专业的帮助。




客观上来说,生物必须做到能够在环境中生存,它总是要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生物,包括人,如果能够适应环境、并能生存下去的时候,就叫做健康。




适应不良或难以生存时,就可以叫做是“疾病”。




心理就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所形成的信息界面。




心理障碍就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的不适应,包括外在行为的不恰当或内心所体验到的痛苦。




病,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是早已存在的;




但是,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心理现象,作为一个概念,作为一种自觉意识,是随着医生这个行业的出现而逐渐明晰起来的。




病人不是有病的人,而是有求医行为或正在医疗中的人。




医生是通过制造病人(的患病意识和求医行为)、并承诺治疗病人、以此获利的人。




当然,医生在帮助病人的过程中,自己也付出了专业劳动,所以,医生获利也是劳动所得,无可非议。




但是,如果没有“病”这个文化概念的话,病人即使有病,病人自己却没有对病的自觉意识,更没有求医的行为,那么,医生也就失去了收入的市场和来源。




因此,医生需要不断地去宣传“疾病”和“健康”的概念,开发和培育市场,然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前来寻求医疗帮助。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3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