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在“青春饭”成为普遍焦虑的时代

在“青春饭”成为普遍焦虑的时代
个人原创 谢丹谢丹 发表时间:2021-10-28 11:42:44 1022 0 4
       一位从事教育行业的30岁女性,当感受到工作的压力、薪酬的不稳定,又听到周围的朋友提醒自己这个行业是吃“青春饭”时,感到焦虑,对于是继续做这行还是转行、自己要不要考证、进入体制等产生了迷茫和困惑。 在我原来的理解里,除了跟体能、容貌等直接相关的职业,比如体育、舞蹈、演艺等等,更直接受年龄影响,有“青春饭”一说,还第一次听说,从事教育行业也是吃青春饭的。细想一下,也不奇怪:当今社会,职业越来越不稳定,社会上也的确流传着35岁的职业上升阈值,给人带来的焦虑有弥漫、泛化和年轻化的趋势,各行各业都成为“青春饭”好像也不为过,尤其是女性因为有生育期等现实影响、更多面临年龄相关的歧视,在面对年龄增长的时候,更容易受周围人的话语影响,加剧这样的焦虑。 所以这位女士对工作和职业的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对自己年龄增长的担忧,其实很有代表性,那么如何面对职业迷茫和年龄危机呢? 我们可以通过从更多视角去观察和理解社会组织变化、行业变化,去探索新的机会、定位自己的方向,在现实层面增强自己对人生的掌控感。 另外一方面,同样的情形,可能不同的人应对起来还是有不同的态度和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觉知自己的焦虑源、可能引发焦虑的人格特质、思维模式等,在心理层面做适当的调整。 后者可能更个人化一些,如果有更严重的焦虑,可以更针对性地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做个人成长。下面,我主要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就如何看待社会和职业变化,以及个人职业发展中的年龄影响,分享一点可能有点普遍意义的观点。

识境:面对和把握真实的环境变化

在《反脆弱》这本书里,作者指出在理性的现代化社会,“干预和科学预测”恰恰造成了世界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多的人对不确定性造成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 的确,从现在的社会变化来看,跟20年前相比(大概我接近30的时候),应该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的动荡,就拿这位女士从事的教育行业来说,以前是稳定的事业单位主导,现在有大量的社会、民办机构,网络化教育也大行其道;即使是在传统的事业单位,用工机制也从以前的铁饭碗往合同制迁移。 伴随这样的变化,考证的功能实际上也有了变化:一方面,教师资格证仍是传统的事业编制的敲门砖,但这类单位和岗位越来越少,即使有了证,也未必一定能获取合适的岗位;即使得到编制,也未必是永久的铁饭碗,这是现实。 另一方面,教育的市场化、开放化、网络化,给了从业者更多的机会和更低的门槛,一些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创新型机构,可能成为行业佼佼者,也给从业者提供了不同于传统事业单位的脱颖而出的机会,当然,同时也会伴随竞争和乱象。 所以,这样两个方向都不可避免地有不同的压力,我们要如实地看见和面对,结合自己的情况做现实的选择而不只是寻求比较虚幻的安全感,比如,考证如果能够给我带来更多机会,自己也能适应考试,就不妨作为一个可选的渠道; 如果自己在这个行业从业的现实机会,并不取决于考证,那就不一定非要考证,而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去发现、去领悟、去定位、夯实和发展自己。教育行业也有很多的工作方向呀。 社会上、身边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是老观念的沿袭,刻舟求剑的心态,没有看到或者想回避真实的社会变化,我们需要真正从当下的从业实践中去认识、去体会,把握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知己:如何看待年龄与职业机会

每个人都会有伴随年龄增长的自然生长周期,也会影响到职业状态,这里有一些普遍规律,也有每个人各不相同的体验。普遍来讲,年龄增长是会影响一些体力精力,这在各种消耗型的高压力工作中都会有所体现。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视野纵向、横向地延长、拓宽来看,年龄对于职业优势的递减并不是绝对的。 首先,伴随年龄的阅历增长是职业发展中的宝贵资源,同时自我探索可以贯穿起更多的转折和突破。 如果我们囿于固定的行业、单位、岗位去看职业发展,会感受到更多的现实压力和年龄的危机,因为“铁打的营盘(其实当今社会也很少铁打的营盘了)流水的兵”是必然的常态。 但是,如果我们能接受这样的普遍现实,在个人成长中不断去挖掘经历当中的宝藏,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去发现自我的独特性和对不同环境和工作的匹配性,就能更好地突破社会主流话语对成功的定义和自我的设限,去发现更多的机会,甚至是自我创造的灵感,在不同阶段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工作或者事业机会,更弹性地调整方向或者路径。 我在这里定义的工作是广义的,不仅仅是指传统组织模式下有固定岗位的工作,可能跨领域、跨行业,但在个人的积累上还是会形成一些关联和连续。用平常心去把握生命历程中的高光时刻和适当时候的急流勇退。 比如,我在500强的公司工作了20多年,到了一定年龄,行业发展有天花板、组织和业务有变化、个人也有了新的想法,水到渠成地就申请了退休,开始我在心理咨询师的方向上新的学习和转行。 这个时候,行业管理已经取消了以前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加上这个行业还是鱼龙混杂,我要考虑我如何起步和立足,那么可以梳理出自己已有的社会性条件(比如还是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历)和个人性条件(跨文化生活和工作经历、心理学学习兴趣和能力、匹配的个人素质和风格等、商业咨询工作经验和思维、借助网络平台获客的能力等等),做好新的规划并付诸行动(系统的理论和实务学习、平台入驻认证、倾听和咨询时数积累、个人体验及团体督导和个体督导,等等)。

应变:聚焦当下、有取有舍、开辟自留地

既然,每个人都有共同的生老病死的趋势,也有各不相同的发展轨迹,就让自己去如实面对和接纳每个当下,在不同阶段聚焦不同的重点,同时也为未来开辟一块自留地。 比如,工作顺利、相对稳定的时候,我们就好好利用,做好收入、业务能力上的积累,但也保持一只眼,去留意我们第一部分谈到的更宏观的环境和趋势,去思考自己在未来的变化中,可能如何定位,现在可以做些什么积累。 同时,还可以发掘和发展我们本身有的兴趣和爱好,既是当下的一种调剂,也可能从中找到未来新的职业方向或者临时补给的来源。 比如,电影演员汤唯,在演艺事业发展受挫的时候,她选择了出国留学,面对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靠演电影赚钱,她靠大学里培养的两项爱好——美术和羽毛球,实现了留英期间的自给自足。 比如,我们女性结了婚、有了孩子,需要更多投入家庭的时期,不排除阶段性地放低工作上的追求(指降低在胜任基础上给自己更高的要求,或者如果发现不能兼顾做好工作,也可以允许自己有休整期),更多关注家庭或全职投入对家庭的照顾,同时,可以尽可能地利用闲暇时间为下一步做准备。 总之,如果我们对自己、对环境、对未来保持开放和好奇,就会更积极而有弹性和变通去应对更多的可能性,而不会过于狭隘、固执地守着单一的目标。 在《反脆弱》里,作者提到面对变得脆弱的世界给个人造成的压力,我们可以发展“反脆弱性”,“反脆弱的状态是能在不确定性的风险中获得收益。而反脆弱的特征就是大量的冗余,这保证了事物能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 我这里提到的“自留地”,就是创造这片“冗余”,它既是我们当下可以转移注意力、调剂现实焦虑的空间,也是为未来生存开辟的播种耕耘的一方土地。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4人已赞
相关阅读更多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