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深处的相互理解与关切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爱的微小时刻,对此,我们也会思考:新生的婴儿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也能真正融入爱中?大多数父母都爱他们的小宝宝,但这些初降人世的婴儿是不是也能够真正回应父母的爱?新生儿的能力有限,他们该如何生成爱所要求的对他人忘我的关注?其实,新生儿根本无须费力。胎儿期正常发育的新生儿,生而渴求与慈爱的成年人产生联结,以面对这个世界。他们寻求着眼神交流、身体接触,甚至在最大限度上保持着与成年人的动作同步。
用积极性共鸣重新定义爱之后,很容易发现婴儿与积极做出反应的看护者之间那些爱的微小时刻无处不在。发育科学显示,悉心、专注的婴儿——看护者互动对于正常的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婴儿——看护者行为同步,其影响程度远远甚于可见的行为层面,也能协调生物同步。婴儿依赖于此,我们所有成年人也一样。与婴儿一样,我们都需要爱的滋养。积极性共鸣是生命必需的养分。
那些出于各种原因被剥夺了享有积极性共鸣机会的婴儿,他们的命运让人心痛。可悲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他们所需的爱的滋养。有些孩子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有地方住、有东西吃、有衣服穿等,然而,他们却很少有与他人分享积极情绪的体验。研究显示,成长过程中缺乏爱,几乎会影响儿童各个方面的发育,比如认知与社交能力,还有健康状况。一个极端的例子,很多孤儿年幼时遭受的情感漠视,在他们的一生中投下了令人心痛的阴影,造成了严重、普遍的心理影响。即便是那些已由充满爱心的家庭领养的孤儿,其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也会持续几十年。然而,更加普遍、尖锐的问题是,普通家庭甚至是富裕家庭中出现的无意识情感漠视。
此类情感漠视的主要根源之一是抑郁情绪,约有10%~12%的新妈妈会受到产后抑郁症的困扰。其实,这一问题也困扰着初为人父者或其他婴儿看护者。抑郁一般被视为积极情绪系统紊乱,就像是一块扔在微弱火堆上厚重潮湿的毛毯,熄灭了积极情绪与积极性共鸣的火花,压抑了人们的情感体验。你是否体会过在牙科诊所拍X线片前穿上铅制防护服的感觉?再想象一下你所有的衣服都是这种质地,这会让你的行动变得多么迟缓不便?感到抑郁时,最大的愿望应该就是独自蜷缩在床上睡觉。试想,在这样一种情绪状态下照顾一个新生儿会发生什么?当然,你能够完成换尿布、喂水、喂奶这样的基本活动。然而,研究显示,处于抑郁状态的婴儿看护者无法做到与婴儿的行为同步,抑郁削弱了看护者的肢体语言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接受照顾的婴儿来说,这样的情绪会直接转换为其与看护者之间的行为联系减少、可预测性降低。即使婴儿与看护者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中也不含有任何积极性因素,而是具有消极性的,可能是愤怒或冷漠等。因此,抑郁不仅阻碍你自身去体会、表达积极情绪,同时还会损害你与被看护的婴儿之间——虽然他还不会说话——产生情感联结。缺乏积极性情绪与情感联结这两大支撑,你与婴儿都需要的积极性共鸣,根本无从发生。
发育科学家已经充分归纳出了缺乏爱对儿童发育的不利影响,包括长期缺乏爱会导致儿童在进入青春期甚至在以后更长的时间内,在符号使用以及其他形式的认知推理方面存在缺陷。此外,缺乏爱的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会严重影响其与他人建立有益的社会联系。更常见的情况是,婴儿与看护者之间的行为同步为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搭建了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控制和疏导自身情绪、注意力与行为的工具,这对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至关重要。
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与他们的看护者之间不断产生积极性共鸣,这让他们受益终生;那些转瞬即逝的微妙状态,其巨大价值也由此显现无遗。虽然你与亲近的人分享充满爱意的瞬间肯定不同于婴儿和看护者间的爱,但关于婴儿的研究充分显示,爱几乎不需要对他人有深入或全面的了解。你与另一个人即便没有共同的经历,但任何一个在你们两人的身心方面引发积极性共鸣的瞬间,都对健康有益,令人感到兴奋。对成功婚姻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经常花些时间一起做点儿新鲜事的夫妻,比如徒步、滑雪、跳舞,或听音乐会、看演出,他们的婚姻会更加美满,这些活动都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积极性共鸣。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