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幼升小、小升初、重点名校鸡娃、内卷的背后,是幸存者偏差

幼升小、小升初、重点名校鸡娃、内卷的背后,是幸存者偏差
个人原创 曾妍曾妍 发表时间:2023-04-20 16:36:04 325 0 0

在心理学词条中,有一个词条叫作:“幸存者偏差”,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这个词条呢?在这里给你进行一个深度的解读:

幸存者偏差,是由优胜劣汰之后自然选择出的一个道理:未幸存者已无法发声。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词条故事背景: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沃德教授(Abraham Wald)应军方要求,利用其在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提供关于《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几率》的相关建议。沃德教授针对联军的轰炸机遭受攻击后返回营地的轰炸机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机尾则是最少被击中的位置。沃德教授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强化机尾的防护”,而军方指挥官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这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

沃德教授坚持认为:

(1)统计的样本,只涵盖平安返回的轰炸机;

(2)被多次击中机翼的轰炸机,似乎还是能够安全返航;

(3)并非是机尾不易被击中,而是因为机尾被击中的飞机早已无法返航,寥寥几架返航的飞机都依赖相同的救命稻草— 机尾尚好。

军方采用了教授的建议,并且后来证实该决策是正确的,看不见的弹痕却最致命。

这个故事被后人用一个词语概括——幸存者偏差。

那么,在如今幼升小、小升初、重点私立小学、初中、名校高中、大学一路鸡娃、内卷的尽头究竟是什么呢?

99%的人群总结:宇宙的尽头是考编、考研读博、考公……

只要但凡你是一个身处在80、90年代的家长,你一定和我一样,有着深深被卷入的窒息感和无奈。

这更不是空穴来风,就拿北上广的城市来说,如果一名北京海淀市的三岁儿童,英语的单词词汇量没有达到3000,是不能上幼儿园的。

从电视连续剧《小舍得》、《小欢喜》、《加油,妈妈》系列鸡娃片,你以为给你放的是焦虑,其实,这都是现实活生生的写照。可能现实中的妈妈,比这还鸡娃的,都数不甚数。

我家老大坐标江西南昌,一所中等的小学,六年级13岁的时候,他就告诉我,他的成绩属于中等。他们班有一半的孩子英语已经学到了大学英语水平,钢琴十级、画画十级、舞蹈十级、书法十级等,一个班50个孩子,每个班至少有10名以上这样的孩子。这还仅仅是保守的估计。

同班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可以顺利直升重点私立初中,在家中房产已经有两三套的情况下,孩子三年级就开始规划再出资上百万买学区房,仅仅是为了读个私立的重点初中。也有的家庭,在一年级就让孩子上语数英的文化课培训班,花几万签属直升私立学校的协议班。
你以为这就叫很合格、很拼的家长,就大错特错了。有的家长,在孩子还未出生,就直接住在了楼上楼下邻居是外国人的小区,这样倒垃圾的时候,周围的邻居都是外国人,孩子想不学好英语都难。


幼儿园,现在家长根本就不再鸡幼儿园是不是私立的,有的就是交了幼儿园的钱,根本就不去。白天的时间,给孩子报1万一年的演讲口才班、舞蹈班、几千一年的篮球班一报报两个,原因是,一个是花式篮球要学,一个是正式篮球要学。4岁开始学钢琴、跆拳道、英语都不叫早,也根本没有人会再和80年多事的医生去和你说:“这么小,骨骼没有发育好,不能去学。”更多你听到的声音是:“再不学,等你上小学,文化课一来,哪有时间学兴趣课?”

还有的家长,一边上着九年义务规定的小学,钱交着,人不去课堂,白天的时间都泡在培训机构。用家长的话来说,因为学校的知识都是白学的,培训机构讲的都是精华、重点。于是乎,学校的钱交着,我人请假,在培训机构上课。这是不是就少走了人生二十几年的弯路?
你以为双减一来,这些内卷、焦虑就会消失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260元、400元、800元1小时的英语、语文、数学私教课,一样火热。再不然,就是父母一方辞职,在家开始一对一给孩子上课。他们先自己把孩子的作业先做一遍,把正确答案和解题思路写出来,然后,回来孩子做完后,一道一道给孩子耐心地讲解。

我记得在我们80年代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把对我们的爱和用力是放在每一道饭菜中,而等我们做了家长之后,这样的爱,放在了作业打卡、培训机构的报班和鸡娃中。
到了小升初,你以为私立学校一年5-10万的课没有家长出得起钱?你就大错特错了。小升初江西南昌的私立学校的入校,拼的根本就是不是钱,你有钱,还进不了大门,还要拼各种密考的成绩,家长的人脉关系。分数够了、钱够了、人脉够了,你再谈能不能进。

这现象,还仅仅是出现在不是北上广,就是江西南昌这个小城市的坐标地理位置的小城市。

其实,如果真的是按照这样中国鸡娃家长的速度,我们中国鸡娃下的孩子理应个个都是精英、学霸、多才多艺和高智商儿童呀。而且,弱智这两个词都不应该出现在我们国度的。但是现实情况到底是鸡娃的父母是对的,还是不鸡娃的父母是对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是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都要去提畅:我们要从儿童的身心发育的角度去教育孩子。要接受孩子的普通、平凡。
然而,鸡娃的父母一定会用她强大的三观来怼你:“是的,我们是可以接受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孩子,但是我们没有哪个家长可以接受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普通的、平凡的职高的孩子。
现在,你说,心理学有错吗?鸡娃的父母又有错吗?

大家都没有错,但这却更像矛与盾的关系。在社个中考分流的年代,我们确实很能理解鸡娃父母的心情,包括我,即使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我也非常认同两者的观点。以至于两种观点经常将我纠结到体无完肤。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到终结,总是会有数据可依的。到底谁对谁错,我们不做任何的评价,但是我们也许根着大数据的比对,也许会让此刻焦虑的你,有一点点地豁然开朗。
作为一名每天给985、211大学毕业生、公务员、年薪百万、娱乐圈艺人等众多群体的深度职业规划师,从我从业5年咨询工作开始,我也刚开始不太相信大数据,包括很多已经走向宇宙境头的人群给我的真实的反馈后,答案突然让我觉得很吃惊。
第一、二年,当有985、211大学毕业生告诉我,因为职业规划没有做好,有小部分的毕业生实习期才拿2000一个月的薪资。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一定是这个毕业生的性格还有职业选择问题,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这肯定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
再到如今已经入行近五年,清华美院的留学生告诉我:她最终的归宿是家里人逼她考公务员,要么就是在她坐标三线的城市拿着月入不到2万,但她极其讨厌左右的教师工作。她想选择月入5000但自己喜欢的博物馆的工作

985、211学科研、计算机、金融、教师专业,学历本科、研究生,坐标北京、上海、天津的优质人群告诉我:她们薪资的天花板是年薪20万,但是每天加班996、没有时间谈对象,没有优质对象、想转行、想创业、生无可恋……

最终,我的20%来访者因为不想再做学习、职业的奴隶,有的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坐标三四线城市的研究生,仅仅选择了月入5000的工作。唯一庆幸的是,这份工作没有996,很轻松,但是依然内卷。

还有部分60%的985、211人群拿到的薪资是1万-1.5万左右,但是是在精神内耗、工作压力大、脱发、失恋、失眠、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轻度、中度伴随状态下的生存现状。

剩下5%是那种因为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拿着和有着关系户中专生、大专生工资差不多的985、211人群。
还有15%想要拿到年薪20万以上、甚至年薪百万以上的名校毕业生当然也有。但是他们一般从事着芯片科技工作、学历博士、坐标北京、上海或一线城市、有的已经考入体制事业单位或者是一名公务员。有的工作不需要996,各种待遇都是顶尖的。

当然,请看清,这类人群的比例是15%,还要符合不同的专业岗位、博士以上的学历、地理坐标,有的不乏还有些社会背景关系。


剩下的985、211比例人群要再次翻盘的机会只能是考公务员、考教师编或创业……

以上我单指的是985、211的毕业生。而大多数名校毕业的孩子最终的归宿应该还是二本、一本大学。

像一本、二本大学毕业在外行眼中,好点的工作单位,就是像电视台、银行、大学老师这类的岗位。然而,这些岗位如果不是编制考入的,他们的天花板月薪不过就是8000-1万,这些还是要建立在有一定社会背景关系的前提下、愿意接受职场PUA、996、复杂人际关系内耗的情况下;

前两天,一个闺蜜也告诉我,她的亲戚,从小在南昌上的是新远、育华这类的重点初中、高中。然而,最后因为厌学,只考上了江西农业大学,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

而真正很多月入破万的岗位,也许会让你很吃惊。像中专毕业民营医院的护士长、二本大学毕业在民营医院的科主任医生、一本、二本大学岗二建设计岗类技术员工有的在三四线城市,月收入可达2万。学历:本科,媒体运营部的总监,年薪10-20万。

以上的岗位,可能还不需要要求一定要是体制类、一定要是研究生学历、一定要是学霸,但一定要是有社会背景关系;

而真正目前要年薪到100万这类岗位的人群,往往根本从来都不需要什么学历、什么编制或公务员。他们只需要选择对市场。像我的一些30万粉丝的网红主播、公司公关部总助、中外合资企业家创始人、家族企业接班人、重点私立学校老师等等。像私立学校老师的求职比公立学校考编的老师容易太多。公立学校的考编,是1000个人录取一个,可能还有研究生学历的要求、身高、视力、笔试、面试、名校毕业等种种千里挑一的要求。私立学校不存在考编一说,只要有教师资格证,愿意接受996,就没有问题。名校毕业的就工资高点,不是名校的也可以给你打造成明星老师工资刚去的时候会很低。

所以,当你看完我这1000个、5年累计大数据的求职案例后,你的感触是什么呢?
七七八八的执业资格证我也拿了很多,像教师资格证就拿了三本,而我拿这么多资格证的背后,不是我想成为学霸,我只是为了我的新媒体入驻平台进行执业大V的实名认证。所以,我每年去参加的考证计划,不过是旅游一般。我的第一学历是中专,成人继续教育上的本科。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这个社会最公平的地方在于,考执业资格证、考公务员、考研究生、提升学历这件事,中专生和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

我每年去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我前后左右的考生有90%都是研究生,这个数据是不是很吓人,当你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你第一想到的是什么?

对!和我想的一样,都已经是研究生了,为什么要通过再拿教师资格证来证明自己。更何况,这里面很多研究生的专业和本科专业不一致,和教师专业也不致。甚至,90%的考生都不知道,这样的不一致会给自己求职带来怎样的灭顶之灾。我们经常说专业的深耕,不是今天你学这个专业,明天又换一个专业,这样没有做过职业规划的求职,只会让你越来越焦虑。甚至让你可能年近30还找不到工作,让你迷茫到怀疑人生:我都研究生了,为什么一直通过不了求职?但是这些,用人单位不会告诉你!你的家长更是无从知晓当中的内幕。

他们更不知道的是:在这个多元化对于后劲努力生去提升自我的条件中,我们的社会是很宽容的。这也会为什么会出现:中专生考上了博士,中专生考上了公务员,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名校毕业是没有错,但是目前名校毕业并不包分配发放执业资格证、也不分配进入体制单位,也不分配发放研究生、博士学历。出了校门还是要和中专生参加同样的考试。

这才是这个社会内卷最后,对于名校生的尴尬和痛苦所在。作为名校生会认为,我失去了我最宝贵的童年,每天面对书本、钢琴和兴趣班,当我废尽一生的努力,一路学霸,最后还是要和中专生、大专生享受同等的就业机会、和提升机遇时,这可能才是对名校生最大的打击和挫败。
然而,因为幸存者偏差的理念, 以致于99%的家长、视频号都以为只要我上了重点大学,我上了985、211,我考了研究生,我就可以年薪百万、就可以和中专生、本科生有着天攘之别。

但是,如果作为家长,作为学习者的当事人,你不亲自去就业市场去调研,去每个学校、每个城市去获取大数据,可能你听到的,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好成绩。
那这些幸存者的优异年入百万上名校的口号是谁给你放出来的?你有考虑过这件事情吗?
做饥饿营销号哪家强?估计专业的自媒体运营公司都比不上培训机构吧。培训机构的焦虑感的制造、雇佣的学霸孩子、打造出来的升学率让谁不心动?
但是,试问,有哪家培训机构敢把就业率也一并放在学校的光荣榜上呢?
家长看到的仅仅是一本、二本、985、211、清华北大的升学率,中考、高考分数线的排名,但是却没有人去调研、去跟踪真正这些孩子的就业率、薪资排名率、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薪资排行榜。估计这些培训机构都没有脸放了吧。

培训机构会告诉你,好好读书一定会上一个好的名校,这个概念是没有错的。但是幸存者偏差的真相是:上了好的名校不等于有一个好的工作,一个在你的家庭当中投入了100万的学习培训费用,可能一辈子的工资都赚不回来的真相。
幸存者的偏差的真相是:名校毕业、学历是求职者面试通过的门槛之一,但仅仅是之一而已,通过面试还有后面的99条条款。比如用人单位对于求职者心理素质的考察、除了课本名校毕业外的深度知识考察、求职者当场竞技考察、文笔考察、演讲考察、人际关系、团队合作考察、社会背景关系考察、情商考察、职场潜规则考察……

后面这些九九八十一难的考察是比你名校毕业、学历更为重要的考察,而这些,幸存者偏差的家长误把兴趣班当成了考察的加分项。却不知道,在用人单位中,最不需要的就是多才多艺的求职者。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当事人专业的深耕,如果一个求职者这也会,那也会,万精油的根本就是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

比如,幸存者偏差的人群会以为:我钢琴十级、画画十级,单位一定会给我加分。

然而现实情况是:作为用人单位,在年会表演要凑人数的时候会让你上台,但真正大领导要看演出 ,他们宁可花100万请明星来演奏,也不会让你免费上台演出。当中的职场潜规则,也许不是初级求职者或是家长可以去深度了解的真相。因为真相,会让你崩溃。

所以,在大数据的面前,与其焦虑地鸡娃孩子这十年,其结果都差不多,为什么不放下焦虑,听听孩子真实的声音,他想要什么,如何去提升他全面发展的能力,是不是会更好?

上名校的过程,学霸的过程,都是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求职的结局。然而中国的薪资总体水平就在这儿,不会因为你家的孩子十级证书上的墨水多一点,你家孩子在名校交的朋友多一点,就优先录取你家的孩子,让你家的孩子工资是别人的十倍,你觉得可能吗?

与其培养孩子上名校的能力,内卷的能力,真应该想想如何培养孩子拿下名企offer通过能力。因为名校通过并不等于offer通过,不是名校也未必不能通过offer,当大家弄明白幸存者偏差的这个概念的时候,也许人生就不会那么地焦虑与不安。

当出现:鸡娃、焦虑一词时,幸存者偏差的人还会误以为是:积极、努力群体的代名词,其实,深度的用词是,对求职、职场定位的不精准、对学业规划的盲从,成了一种过度教育、资源浪费、精力浪费的误区。

我们常常说:钱要用在刀刃上,杀鸡别用牛刀,好马才能配好鞍,但是现在内卷、鸡娃的如今,却是过度教育泛滥成灾,越学越焦虑、越上顶尖的学府就越怀疑自己。除了用一路的名校的毕业证来证明自己曾经走过,但再也找不出自己和他人优势的竞争点在哪。甚至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这个世界,物以稀为贵,让你看到各地都名校泛滥、前后左右都是和你一样的研究生、985、211、都是学霸,都是钢琴十级、画画十级,试问,你的优势在哪?你是名校,你的竞争者也是,你有什么和他人不一样的差异化,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东西吗?

希望,这才是更多家长、更多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更应该去思考的地方。

因为你要知道,你所受的教育,你所从事的工作,是在中国,是在这样一个可以接纳不同人才、全面发展人才的国度,是一个可以通过教育公平去实现跨越阶层的国度,砸钱、努力,也是要选对专业,看对市场。

在人人都在鸡娃的年代,最物以稀为贵的,就不再是名校毕业、国外证书,而是童年、心理健康、情商、人脉还有全面发展、自我突破创新的创作能力。

只有真正了解当今市场的大数据,了解每个人不同的优势,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你才可能在社会有你的一席之地。否则,付出越多,努力过度越多,到头来,精神压力越大、越挫败!

人生最大的成功,从来都不是过度的努力,而是精准的选择和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

作者:心理咨询师曾妍

笔名:红衫倩影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