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一个完美的啃老族是如何被养成的?

一个完美的啃老族是如何被养成的?
个人原创 李桂梅李桂梅 发表时间:2023-04-18 13:30:54 239 0 1
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会系鞋带、自己穿脱衣的孩子,都会将他的快乐和成就感写在脸上,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

人的尊严来源于人格的独立。

                             ——玛丽亚 · 蒙台梭利
1

    那个26岁的姑娘,坐在我面前,声色俱厉地控诉她的公公婆婆。

    她说,结婚前公公婆婆不帮他们买婚房,也不给钱他们装修房子,现在孩子半岁了,婆婆不但不帮忙带孩子,还不给她钱买奶粉尿片……末了还阴阴地自言自语:等你老了就知道了,现在你不给我钱,你老了也休想我给你一毛钱!!

    我顿时觉得背脊发凉,把那句“凭什么他们要给你钱”硬生生地噎了回去。

    忽然想起与她同岁的丈夫,也曾在小区里跟几个大妈抱怨父母没给他钱装修房子。

    这两个人真是天生一对啊,如此理直气壮地要求长辈给他们买婚房,装修房子,养孩子。

当然要求父母买房买车帮自己养孩子的年轻人并不是特例,甚至有些人到了三四十岁还要父母养。

几个月前上了热搜的上海48岁海归硕士大卫,1993年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本科毕业后奔赴加拿大求学,并顺利地取得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良好的教育背景,如果出去求职,很可能可以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海归硕士回国后并没有出去工作,而是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打游戏,生活来源是82岁患有尿毒症母亲的退休金,即使母亲状告他不承担抚养义务,他仍然过着心安理得的啃老生活。

48岁,海归硕士,不工作,母亲尿毒症,啃老,这些关键词凑在一起,让人唏嘘不已。
2

这些理直气壮的要求和心安理得的啃老都是怎么练成的?

孩子1岁多的时候,刚学会走路,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去碰一碰,摸一摸,试一试。他会使尽吃奶的力气爬到椅子上,颤巍巍地站起来,努力拿起勺子,把脖子都歪酸后终于艰难地把半勺饭送到嘴巴里,这时家长看到了,大呼小叫地小跑过来:你怎么能爬上这么高的椅子?!摔下来怎么办?!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从椅子上抱下来,并一把夺过勺子:弄得满地都是米饭,脏死了,天天得搞卫生!……如此这般,孩子到四岁都没有机会自己吃一顿饭,于是,到了5-6岁,家长就追着孩子喂饭;这时候还一边喂一边骂:都这么大了,还不会自己吃饭,我看你长大了是不是要饿死!……到了上小学,父母肩上背着书包,左手拿着雨伞右手拿着水杯走在前面,孩子空着两手走在后面,很多孩子整个小学从没背过书包;到写作业的时候,父母从班级群里把作业抄下来,一题一题监督孩子去做,批改、签名;如果哪天家长忘记抄下作业或没叫孩子写作业,孩子便不知道有作业这回事。

至于生活上的琐事,更是给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从来不用孩子动手。

正如上面说到的海归硕士的母亲丁阿婆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样样包办,他样样现成,依赖惯了,因此大卫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所以很多孩子到了上大学还不会洗衣服,毕业了,要父母帮忙找工作;结婚了,要父母帮忙准备婚房;生孩子了,要父母买奶粉尿片。

就这样,一个完美的啃老族便培养出来了。
3

作为家长的我们,为什么如此为孩子包办,如此担心孩子做不好?似乎我们不帮孩子,孩子就无法完成,要吃很多亏,多走很多弯路。其实是因为我们无法接受自己做不好。孩子是我生的,也是我养的,他天天跟我在一起,如果他做不好,那就意味着是我没养好孩子,我牺牲了所有的时间和娱乐,把所有的心血花在养育孩子身上,我无法容忍TA做不好——我无法容忍自己倾尽所有的努力得不到回报。

朋友的儿子五岁半了还不会自己吃饭,我跟朋友说:“这么大了可以让他自己吃饭。”

朋友丧着脸说:“他就是不吃啊!等大家吃完了,他就闹着要吃,到时我哪里找吃的给他?!”

我:“那就让他饿两顿,告诉他过了吃饭时间就没有饭吃了。”

朋友:“他又哭又闹,听着烦死了!”

于是孩子的每顿饭都是在妈妈边喂饭边抱怨中吃完的。

可是这“烦死了”的背后是什么?也许是自己不愿面对的焦虑和无助,她宁愿自己帮孩子做,用表面的正确来掩盖自己的无力;用抱怨和唠叨来填满所有的时间,这样就可以不用面对自己的失望和恐惧了。

孩子小时候不吃饭就喂,再大一点还不会自己吃,就边喂边抱怨,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他们就是被这样养大的。现在自己是家长,也是这样养育孩子,似乎其他父母也是这样做的。于是很多父母会想: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所以我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但孩子还是达不到他这个年龄阶段该有的独立,所以不是我不行,是孩子实在太难教了。这样,父母就不用再去学习新的育儿知识,不用面对学习的种种困难和尴尬了。
4

然而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从来没有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体验,TA不知道独立完成一件事要经历怎样的步骤,怎样的困难,要经历怎样的内心冲突,当然也从没享受过独立完成一件事的喜悦和骄傲。在可以自己吃饭的年纪,有人喂;在可以分担家务的时候,有人叫不用管;在需要自己做作业的时候,有人比你还紧张恨不得帮你做;所以他们长大后,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该给我买房子,该帮我养孩子。因为那些都不是我的事——连吃饭都不是我的事,还有什么是我的事?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他们的精细动作在慢慢发展,如果有一天,他们推开父母说:这是我的事,我自己来。说明他们想要独立了,这个时候,如果家长鼓励他们,并给予一些技巧上的帮助,让他们顺利完成当下的事情,即使是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穿衣服系鞋带。孩子就会有满足感和愉悦感,并把这些满足感和愉悦感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当他们慢慢长大遇到困难的时候,内在的满足感会成为一种能量,推动他们想办法去克服困难。相反,如果小时候从来没有机会独立完成一件事的孩子,内心会充满挫败,这种挫败感也会内化为孩子自身的一部分,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小时候父母的抱怨声和责骂声就会幻化成一个声音对他说:这是危险的,你做不了的。于是,他会找各种理由放弃努力转而向父母求助,尽管父母依然骂他,训斥他,但那是他熟悉的,与其去承担未知的恐惧和不安,不如选择熟悉的责骂和嫌弃。

蒙台梭利说,自诞生之日起,儿童就在逐步摆脱对他人的依靠,最后要求自己在精神上也达到独立。孩子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获取经验,而不是依靠别人。

也就是,孩子的独立性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它便会蓬勃生长。但我们很多家长,在孩子刚要表现出独立的时候,就惊慌失措地把它压住,到孩子上高中了,发现孩子还不会洗袜子,于是连忙花重金送他到野外求生夏令营,期望通过半个月人为制造的残酷与紧张,让孩子能学会独立。当然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孩子回来后,依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好像一棵小树,树苗要撑撑往上长,家长嫌它碍手碍脚,把它掐掉,没多久又长出来了,再掐掉……如此反复多次,忽然有一天发现树苗不长了,赶紧浇水施肥搬出去晒太阳,但不管怎么折腾,树苗再也长不出来了。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机会去思考我能做什么,我可以怎样做,以及有足够的自由选择做或不做,怎样做,他的心智才有可能发展成熟。

也只有在做或不做,要或不要之间主动做出选择,才能充分体验由自己选择带来的痛苦与绝望,愉悦与满足,也只有体验了这些,才能稳稳地生长出自尊和独立。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1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