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识别青少年抑郁的先兆: 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自杀,而六成自杀的青少年曾患有抑郁症!
转载文章
周英伟
发表时间:2023-02-02 15:20:05
1478
0
4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病房主任、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曹庆久曾于2021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科普接受采访时介绍,有文献显示,对于我国5个省市(北京、辽宁、江苏、四川、湖南)的调查研究发现,6~16岁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是2.3%,女童的患病率高于男童,经济发达地区患病率高于经济发展的地区。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中国人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现代孩子面临的压力不比成人小。”曹庆久教授提醒,少儿抑郁的危害比成人的危害更严重,除了给孩子本身带来痛苦,还会对孩子的学校功能,家庭的功能及社会交往、社会心理的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其中最极端的后果是自杀。
“中国每年约有10万的青少年死于自杀,有14%~20%的青少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曾经出现过自杀的观念。而六成自杀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症。据晴日心理科普,抑郁症虽然隐蔽性强,但也有一定的迹象。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观察和警惕:
一、抑郁症的患者往往容易在深夜、独处时痛哭。父母可在这个时段多加观察,或者结合是否有擦泪纸巾、枕头泪渍等迹象来初步判断。
二、抑郁症往往有失眠症状,难以入睡,或者易醒,睡眠质量很差。这又会影响到他们白天的状态和情绪,状态差、情绪差就更容易出现灾难化思维,更睡不着,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孩子经常失眠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明显信号。
三、因为容易失眠,压力大,孩子的学习状态会有所下滑,出现上课分神、注意力不集中,考试前非常紧张、焦虑等表现,成绩很可能有所下滑。这些都是典型的学习障碍表现。高度重视学习成绩的孩子往往会非常焦虑,加大力度自我施压,但往往难以奏效,反而恶性循环。在一次次尝试调整学习状态失败后,孩子的内心可能已经“抑郁”了,但外表还强撑着。
四、如果感觉孩子跟父母交流时总是报喜不报忧,或者总是不愿意透露内心的感受,那也要加强注意。不要以为孩子总是阳光、积极、正能量,这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有正常的喜怒哀乐,也有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但他们愿意倾诉,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会积极求助。
所以,孩子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时是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透露心声,这是判断亲子关系是否真正亲密、孩子是否真正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五、既然抑郁症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有可能伪装,那父母要主动跟孩子认可的老师、朋友、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即使再坚强、演技再好,在他们痛苦得难以独自承受时,往往会向信任的人透露部分心声。
六、如果发现孩子有自残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自残是极其危险的信号!上面说了,青少年患者的自残行为往往出于释放压力,这说明他们内心的压力已经接近令其精神崩溃的临界点了。这时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共情、倾听、积极引导,多给予高质量的陪伴,缓解他们的压力。

转载自:凤凰网健康@!articleall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中国人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现代孩子面临的压力不比成人小。”曹庆久教授提醒,少儿抑郁的危害比成人的危害更严重,除了给孩子本身带来痛苦,还会对孩子的学校功能,家庭的功能及社会交往、社会心理的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其中最极端的后果是自杀。
“中国每年约有10万的青少年死于自杀,有14%~20%的青少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曾经出现过自杀的观念。而六成自杀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症。据晴日心理科普,抑郁症虽然隐蔽性强,但也有一定的迹象。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观察和警惕:
一、抑郁症的患者往往容易在深夜、独处时痛哭。父母可在这个时段多加观察,或者结合是否有擦泪纸巾、枕头泪渍等迹象来初步判断。
二、抑郁症往往有失眠症状,难以入睡,或者易醒,睡眠质量很差。这又会影响到他们白天的状态和情绪,状态差、情绪差就更容易出现灾难化思维,更睡不着,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孩子经常失眠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明显信号。
三、因为容易失眠,压力大,孩子的学习状态会有所下滑,出现上课分神、注意力不集中,考试前非常紧张、焦虑等表现,成绩很可能有所下滑。这些都是典型的学习障碍表现。高度重视学习成绩的孩子往往会非常焦虑,加大力度自我施压,但往往难以奏效,反而恶性循环。在一次次尝试调整学习状态失败后,孩子的内心可能已经“抑郁”了,但外表还强撑着。
四、如果感觉孩子跟父母交流时总是报喜不报忧,或者总是不愿意透露内心的感受,那也要加强注意。不要以为孩子总是阳光、积极、正能量,这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有正常的喜怒哀乐,也有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但他们愿意倾诉,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会积极求助。
所以,孩子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时是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透露心声,这是判断亲子关系是否真正亲密、孩子是否真正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五、既然抑郁症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有可能伪装,那父母要主动跟孩子认可的老师、朋友、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即使再坚强、演技再好,在他们痛苦得难以独自承受时,往往会向信任的人透露部分心声。
六、如果发现孩子有自残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自残是极其危险的信号!上面说了,青少年患者的自残行为往往出于释放压力,这说明他们内心的压力已经接近令其精神崩溃的临界点了。这时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共情、倾听、积极引导,多给予高质量的陪伴,缓解他们的压力。

转载自:凤凰网健康@!articleall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4人已赞
作者文章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谁在为女性主体性丧失买单?\n这部电影没有女性愿意再看第二边,象国内余男的<万箭穿心>一样,写尽小人物的挣扎和倔强。
文章深入分析了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角的悲剧命运,探讨了原生家庭、男权社会对女性自我认同的影响,并提出了从'被爱'到'自爱'的救赎路径。通过心理学和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在追求爱与被认可过程中的结构性困境。
540
4
0
脱单难,完美主义者如何打破全能自恋的茧房
本文从心理咨询视角深入分析了高社会经济地位人群的恋爱困境,揭示其背后的全能自恋防御机制和完美主义茧房现象。通过三阶干预模型(认知解冻、情感解绑、关系重构)系统性地破解自恋防御,帮助来访者建立真实情感连接。文章详细阐述了病理机制、技术难点和疗效评估维度,为专业咨询提供实践指导。
1314
1
0
如何破解大龄青年的婚恋困局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分析了大龄单身人士营造单身人设的心理动因,探讨了社会压力、自我认同危机、人际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并提出了健康发展的建议。文章结合存在主义和发展心理学理论,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1414
0
0
语音通话
私聊
相关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