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为什么难上加难?
转载文章
赵晓宁
发表时间:2021-10-28 10:58:47
2686
1
4

当孩子走到青春期,一些父母感觉到和孩子的沟通陷入了僵局。
“他一句话也不和我说, 即使说,也仅限于非常粗浅的交流,我无法了解他的想法。”
另一位爸爸说:“我感觉到了强烈的对抗。我眼看着他遇到了困难,但因为没有办法交流,我根本提供不了帮助。”
另外一方面,孩子却是完全相反的反馈。
“我想和他们聊聊,但是只要一开口,我就感受到被嫌弃的感觉,要么就是唠叨,这让我很烦,我就不想再说话了。”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为什么难上加难?
孩子愿意对话的4个现实条件:
孩子迈入人生新的发展阶段,身心巨变交织带来的内在压力、困惑,让他们迫切需要寻找到答案,他们希望有人可以倾诉。
最亲近的父母原本是他们最安全的倾诉对象,但是为什么他们有交流的需求,却对父母封闭呢?
青少年愿意和父母交流基于4个现实条件的满足:
1、合适的时间和方式
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间,而不是父母觉得恰当的时间,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父母强加的形式,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愿意敞开自己。
2、关于隐私
他们不会谈论他们认为是隐私的事,即便父母认为是很重要需要知道的。这个隐私是关于自己的,也可能包括同学、朋友、学校等他认为不便于向父母公开的。
3、沟通中的感受
他们会很在意沟通带给他们的感受,如果感到“胁迫”、“被控制”,“被审问”,他们很快就会关闭交流的渠道。
4、父母的态度
他们会很在意父母的态度,如果感到敷衍、心不在焉、不耐烦、带着自己的主观预设,他们也不愿意进行沟通。
1人已踩
4人已赞
作者文章
从心开始,解决睡眠问题
文章探讨了失眠问题的根源解决之道,提出通过重塑睡眠信念系统而非依赖药物来改善睡眠质量。详细解释了信念系统的构成、不健康信念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咨询和潜意识调整来建立健康的睡眠信念。
4444
3
0
我应该跟初恋复合么??
文章探讨了与初恋重逢的心理现象,指出人们往往追求的是过去的感觉而非现实中的那个人。通过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释了这种欲望的本质,并提醒读者执着于重现过去的感觉会导致失望。文章建议放下过去的执念,转而与伴侣共同构建未来的幸福生活,强调了积极认知模式对生活方向的影响。
4299
1
0
终于可以自由活动了,为啥我还是睡不着呢?
文章探讨了中国失眠问题的普遍性及其背后的心理原因,包括焦虑、高批判区、抑郁型失眠和疑似失眠者等不同类型,并提出了放下意识以促进睡眠的建议。
4435
6
0
语音通话
私聊
相关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