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大悖论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被归类为一种严重而持久的精神障碍,会导致相当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约10%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会死于自杀(Paris,2019年)。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相关的经济成本大约是重度抑郁症的两倍(Soeteman,Hakkaart-vanRoijen,Verheul,&Busschbach,2008)。

Source:tsukiko-kiyomidziPixabay

边缘型人格概念的诞生源于20世纪50和60年代,当时奈特(Knight,1953年)、梅恩(Main,1957年)、弗罗施(Frosch,1964年)以及格林克及其同事(格林克、韦布尔和德莱厄,1968年)等作者开始记录那些问题似乎存在于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边界之间的患者。由于这些患者很少出现幻觉或妄想,因此不能将他们视为精神病患者,但他们也缺乏神经症患者的一致性;正如麦克威廉姆斯(McWilliams,2011)所说,他们唯一稳定的地方就是明显的不稳定性。

 

哈佛大学的约翰-冈德森(JohnGunderson)及其同事(如冈德森和辛格,1975年)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进行了操作性诊断,并于1980年首次将该障碍列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克恩伯格对更广泛的边缘型人格组织概念(如克恩伯格,1984年)所做的贡献,对理解这些患者的心理动力学起了重要作用。

 

虽然关于边缘型人格患者及其治疗的论述很多,但现代文献对该障碍的一个标志性特征的关注却相对较少:患者特有的自我矛盾、自相矛盾和自我挫败的行为。我曾说过,BPD的最大悖论在于,虽然患者最害怕的是被遗弃,但他们的行为方式几乎可以确保他们会被遗弃(Ruffalo,2023年)。

 

因此,我认为从根本上讲,BPD是一种自我矛盾障碍。了解这些动态变化可能会对概念化和治疗产生益处。

循环心理动力学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性质、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心理动力学理论不断发展。例如,客体关系观点强调边缘型患者如何从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中内化关系模式(如马斯特森,1972年)。柯恩伯格(Kernberg)对移情问题的关注彻底改变了治疗方法。(我在这里和这里简要回顾了BPD的一般心理动力学理论)。

 

1977年,心理学家保罗-瓦赫特尔(PaulWachtel)描述了一个他称之为”周期性心理动力学”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边缘型患者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激发出他们最害怕的东西。下面的小故事就描述了这一现象。
安娜与男友交往了八个月。经过一段时间的迷恋后,她越来越怀疑男友的意图。

如果他没有在短时间内给她回短信,她就会指责他对她不忠。她开始把善意的互动归结为恶意。每隔几天,就会发生一次争吵。通常,当男友表达对她的爱并希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关系时,她的反应是推开他。

这种关系的特点是模式混乱。当关系稍稍稳定时,安娜难免会”挑起事端”,批评男友或指出他的缺点。有时,她会完全退缩。

最终,她的男友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混乱的局面,和她分手了。尽管他爱她,但他无法想象如此不稳定的生活。安娜伤心欲绝,不明白男友为什么要这样对她。

上面的小故事描述了边缘型病态中固有的自我矛盾。安娜害怕失去男友,她的行为只会把男友赶走。虽然她表达了对真爱的渴望,但她的行为实质上却使真爱成为不可能,因为没有一个健康的人能够忍受别人对其性格和心理的持续攻击,而这个人有时却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坏演员。

此外,它还描绘了一个心理动力学过程,即对侵犯者的认同。虽然安娜的行为导致了她与男友关系的破裂,但她最终却将男友的离开归咎于他。这种受害者与加害者角色的颠倒,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家桑多尔-费伦齐(SándorFerenczi)发现的,是边缘型障碍中常见的一种防御方式。

认识自我矛盾

为什么BPD患者的行为如此自相矛盾?我们必须记住,边缘型患者的强烈焦虑不是一种,而是两种。虽然在临床上最受关注的是被拒绝或被遗弃焦虑(”害怕被遗弃”)–因为这通常是患者最常抱怨的问题–但第二种焦虑,即”融入焦虑”(enmeshmentanxiety),却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混乱的推拉模式,而这正是边缘型患者人际关系生活的特点。

 

从本质上讲,边缘型患者陷入了两难境地。当他们感到与他人很亲近时,他们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就会发作;当距离太远时,他们就会感到被遗弃和被拒绝。这种亲密感和被排斥感之间的核心冲突导致他们在关系中反反复复,亲近和疏远都不舒服(McWilliams,2011)。由于对这些病人来说,爱与痛苦紧密相连,因此不存在稳定的中间地带。

 

因此,病人的亲人,尤其是他们的恋爱伴侣,被置于一种难以维持的境地;要么他们试图向病人保证他们的爱和承诺,却遭到冷漠、疏远或敌意;要么他们退一步,却被告知他们是麻木不仁和拒绝接受。也就是说,病人让伴侣陷入了双重困境,一种双输的局面。正如贝特森及其同事(Bateson,Jackson,Haley,&Weakland,1956)所描述的那样,双重束缚的后果对于这种沟通的接受者来说包括沮丧、困惑以及一种”失去理智”的感觉。

 

通过循环往复的心理动力学过程,BPD患者最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他们极力避免的结果;尽管他们宣称需要并渴望在一段关系中保持亲密,但他们破坏了任何这样的机会。伴侣离开了,如果心理冲突仍未解决,就会循环往复。

结论

边缘型综合症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是一种自我挫败、自相矛盾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可归因于患者在亲密关系和被抛弃之间的持久冲突。就好像这些人不断地自寻死路,却没有意识到是他们自己拿着枪。因此,有人建议从根本上将BPD视为一种自我矛盾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