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我感觉不舒服

Source:GustavoFringPexels
几十年来,我一直在为医疗保健行业的预备从业人员提供教学和咨询,并一直在宣扬从事该行业的好处和回报。但最近,我担心自己可能会让他们上当受骗。

在历史上,有一种基本不言而喻的共识,即如果一批经过挑选的男性和女性能够在大学里努力学习,然后又在研究生院里努力学习,那么他们就能在医疗保健行业中真正磨练自己,而社会也会回报他们一份有保障的工作、认可和高于平均水平的收入。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人工智能是我的主要医疗服务提供者。

下面的情景还要多久才能在全国普及?

“Alexa,我今天感觉不太好。”

一个悦耳的声音回应道:”很抱歉听到这个消息,加里。有什么问题吗?”

Source:MarkusSpiskePexels
然后,Alexa会和我一起回答一系列有关我症状的问题。它对我的既往病史、用药情况、近期活动(通过手表)、生命体征(同上)、营养和物质摄入(通过购物)以及其他许多健康和非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通过Cookie)都了如指掌。将所有这些因素与大量数据库进行核对后,我被要求将手指放入一个传感器。传感器会分析一系列身体化学成分,甚至可能会筛查出各种病原体的指标。很快,它就能得出诊断结果,并开出一些药方。处方会被发送到制药3-D打印机上–也许就在附近的超市里,也许就在我家。当我康复后,我的诊疗过程就会自动录入数据库,从而进一步提高Alexa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但医生在哪里?

问题来了医生在哪里?事实上,还需要医生吗?如果我住院了,同样的诊断和治疗算法也会被采用。也许,医院的联机系统会下达一系列非侵入性测试和扫描的指令并进行解读。同样,治疗也会启动,我的病程也会被输入数据库。可能需要一些受过基本医疗培训的技术人员来做神经检查或放置一些”线”,但需要多少受过全面教育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呢–尤其是如果我们暂时不讨论外科医生和其他程序专家的话?
Source:AntoniShkrabaPexels
牵强附会?目前大部分医疗保健专业人士似乎都这么认为,但我认为他们是在吹口哨。在某些诊断和治疗难题上,人工智能已经胜过了我们,而且它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工智能能力的迅速扩展、巨型数据分析和传感器技术的加速发展,我们真的相信我们人类能够在任何医疗心理问题解决挑战中与之抗衡吗?

啊,但是人情味。

但长期以来,医疗服务的基石–备受推崇的人情味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呢?那么,上一次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接触时体验到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时候呢?我知道,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十五分钟门诊时间经常被重复预约,同时还要努力满足贪得无厌的电子病历的要求。是啊,那里有很多真正的联系。

 

一次又一次,我问我的学生,他们是更喜欢临床敏锐度和技术能力无可挑剔但床边态度恶劣的医生,还是更喜欢有能力(比方说,中等水平)但床边态度令人感动的医生,他们都选择了前者。

面对现实吧,我们都是方便的动物。我们选择自动取款机、自助结账通道、网上购物和直通式快餐服务,而不是那些更慢、更人性化的服务。事实上,我敢说,我们选择许多这样的体验,就是为了避免其他人类。例如,你上一次真正享受餐厅服务员的殷勤服务是什么时候?此外,当我们的大公司认识到他们可以以极低的成本为员工提供同等或更好的医疗服务时,我们认为他们会因为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焦虑不安吗?别跟我提医院系统和保险公司。

Source:CottonbroPexels

我们会注意到缺乏人际交往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将许多无生命的实体拟人化–即使是那些不会说话的实体。我们很容易给它们赋予个性,甚至对它们充满敬意和爱意。我是说,我喜欢我的吉普牧马人。我注意到,当我与一个类似Alexa的系统互动时,我会对它彬彬有礼。而那些在互动中注入些许趣味的系统,则会让我开怀大笑,并加入其中。有什么能阻止我们与人工智能医疗服务提供者”建立联系”呢?

 

研究表明,各种计算机化的医疗保健界面系统都受到了患者的欢迎,包括无人情感支持程序。也许向电脑倾诉烦恼比面对面向他人倾诉更容易。我并不认为,在我们的医疗交易中,缺少了一个易犯错、易怒、匆匆忙忙的人,就一定会使我们的医疗体验变差。

我们人类是否具有附加值?

那么,我该怎么告诉我的学生呢?继续折腾你们的智力,好让你们被技术取代?或者,充其量只能做个打下手的角色?又有谁会每年掏出十万到三十万美元让他们继续做这样的工作呢?

如果医护人员要在未来几十年内继续从事他们的职业(至少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他们就必须尽快弄清楚自己能带来什么附加值。而且要冷静而现实地看待这些附加值。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联系真的有价值吗?对阿尔法一代来说是否如此?

文章来源于:Alexa,ImNotFeelingWell
相关推荐:教育部:全面复学复课后倡导文明卫生、绿色健康新生活方式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总结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的需要长期保持的有效做法,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有关专家提出了常态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前提下学校文明卫生、绿色健康新生活方式倡导,引导广大师生在全面复学复课后,保持疫情防控期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