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能预测你的生死吗?

自从ChatGPT在一年前大受欢迎以来,围绕人工智能在学术界、医疗保健和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大量讨论。潜在的益处、潜在的风险、伦理问题和复杂性不胜枚举,答案也远非一蹴而就。现在,新的研究为人工智能改变现代人日常生活的方式打开了另一扇门:人工智能似乎可以预测某些生活结果,甚至有可能非常准确地估计死亡时间。

 

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自然-计算科学》(NatureComputationalScience)杂志上,涉及600万丹麦人的健康特征和行为的大型数据集。这些数据包括工作特征(如工资和行业)等人口统计学细节,以及健康记录(包括诊断和就诊)。这些数据集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目的是通过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来检测参与者过去生活事件的模式,从而对未来做出有用的预测。

当然,利用人口和健康特征来预测生命结果(包括死亡率)并不是什么新想法。几十年来,保险精算师们一直在做这件事,而且心理和生理健康研究也充分认识到,人口统计因素对健康结果有着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性别、工作状况、教育水平以及是否患有各种疾病都会影响早逝的可能性。即使是最初级的计算机程序,也能根据这些社会学因素做出一些有意义的预测。

 

然而,这个最新的人工智能模型似乎比现有的预测模型更胜一筹。在死亡年龄范围等问题上,它的准确率比以前的任何模型都要高,而且在利用过去的事件预测未来事件方面也表现出了普遍较强的能力。

与许多有关人工智能的新闻一样,这当然既令人兴奋,也令人不安。由丹麦科技大学的德国人萨维森斯和拉斯-凯-汉森以及美国东北大学的蒂娜-埃利亚西-拉德领导的研究人员也承认,这其中存在几个重要的伦理问题。我们想到了一些问题:如果模型产生了非常类似人类的偏见怎么办?我们怎样才能小心谨慎,不把泄露所有健康信息所带来的隐私侵犯正常化?如果某些生命事件–或者更病态地说,我们的死亡日期–可以被越来越准确地预测出来,这是我们想要知道的吗?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普遍意识到多运动、戒烟就能延年益寿,与具体知道自己很可能在未来某一年死亡,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如果人工智能完善到真的能以惊人的可靠性”预见未来”,那么这将如何改变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以及我们在其中的自主权的思考方式呢?

与任何有趣的研究一样,这一最新发现既带来了问题,也带来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