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化解尴尬的简单方法

我游泳后把水瓶忘在了基督教青年会的更衣室里,直到几天后才发现。

我到前台询问水瓶的下落,水瓶果然在失物招领处。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更让我尴尬的是,同一位工作人员以前也取回过它。

意识到我的尴尬,她安慰我说:

“这种事经常发生”。

多么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减轻了我的尴尬。

但更确切地说,为什么有效呢?

很明显,通过暗示我的心理失常很常见,通过将其正常化,我们都可以将其理解为几乎没有什么尴尬。

社会心理学家运用归因理论可能会认为,这种理解归根结底是为了回答一个因果问题。我的疏忽是因为我的某些方面(我是一个健忘的人),还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使用更衣室会导致大多数人偶尔落下一些物品,如水瓶、锁、洗发水等)?

自然,当一种行为不光彩时,我们更希望是环境造成的。这就为我们的行为找到了借口。

人们在类似情况下的真实或明显行为会强烈影响我们的因果观念。

如果大多数人的行为相似(归因理论中的高度一致),那么情况中的某些因素很可能就是行为的原因。

如果大多数人的行为并不相似,那么(低共识)个人的某些行为很可能就是原因。

这些简单的归因模式遵循着强大的逻辑。

难怪有那么多错误和失误的借口都依赖于指出,有时是歪曲,行为的普遍性,或者,归因理论中的技术术语,”共识提高”。

出于本能,孩子会指出兄弟姐妹也做过同样的事,以此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

一个政党的政治家撒谎,但辩护者却认为另一方也做了同样的事,这是道德等价交换的一种变体。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达成共识不一定是为了找借口。

它也可以帮助医生软化诊断(你的情况很常见)。

而它的反义词(降低共识)则可以强调一种积极的行为(你真是个体贴的人,你是唯一一个提供帮助的人)或突出消极的行为(他一定很吝啬,他是唯一一个没有留下小费的人)。

但是,如果要为不光彩的行为开脱,暗示其普遍性就很难做到了。

这样一来,你的行为就不再是一个软弱无力的借口,而是一个挽回面子、令人信服的解释。

 

相关推荐: 通过倾听改善家庭和恋爱关系

随着女儿们逐渐长大,我发现让她们花时间和我聊天变得更具挑战性。毕竟,YouTube 上的短片和刚出的新游戏比爸爸有趣多了。很多已经经历过这个阶段的父母都告诉过我,这种情况会发生,但当你真正经历时,却总是更加困难。从女儿们还小,在我工作时打断我,让我陪她们玩,带…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