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长期焦虑可能引发这些疾病

时下,“好焦虑”成为不少人自我调侃的口头禅。焦虑常常无形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么,什么是焦虑?长期焦虑有哪些危害?又该如何缓解?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焦虑。”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老年科主任杨丽英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适度焦虑有利于调动身体资源,发挥最大的潜力,提高应对环境压力和处理工作的能力。但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超出一定的范围,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时,则要考虑可能存在焦虑障碍。

“焦虑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焦虑障碍是一种神经症。虽然焦虑障碍通常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并不是每个有焦虑情绪的人都患有焦虑障碍。”杨丽英说,焦虑障碍包括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紧张等,常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如心慌、胸闷、出汗,肌肉紧张等。

杨丽英提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除了会导致失眠、情绪不佳等,还会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升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还可以诱发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另外,还会增加癌症患者死亡率。

杨丽英表示,焦虑情绪可以通过做运动、听音乐、放松训练、洗热水澡、按摩等方式缓解。但当出现焦虑障碍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记者闫妍)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调查:因疫情宅家超九成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社交焦虑

数说一项调查显示:因疫情宅家超九成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社交焦虑从今年1月29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不参加集中性活动开始,大学生们宅家学习的效率,就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网络上,各种大学生宅家学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