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等通知书的日子别让心理出问题

  高考后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这段时间,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很多考生由于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失眠状态,陷入日夜不安的等待中,即心理学上所谓的“期待型焦虑”,部分考生为此不得不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高中

  后高考时期 期待型焦虑

  如今,高考考生们已进入“后高考时期”。据心理专家的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分数公布这段时间,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比高考前或高考期间有增无减,不少考生往往会产生“期待型焦虑”。记者昨日从市安定医院、一中心东院心理卫生科了解到,每年这一时期医院每天接到的考生咨询电话或是直接到门诊进行咨询的考生,加起来得有十几个。

  昨天,记者从图书大厦、新华书店等了解到,高考过后,关注心理问题、心理放松、心灵减压等类型的图书受到考生和家长追捧,销量非常好。在书店,一位考生的父亲告诉记者,“我女儿成绩一直特别好,考完之后却总担心自己的成绩不理想,都不爱说话了,我们也不敢细问,真担心呀!我给她买了一本《我的心理我做主》的心理自我调节方面的书,希望能给孩子疏导一下心情。”

  大学

  散伙饭越来越贵

  贫困生望而却步

  又到一年毕业时,作为学生们约定俗成的“分别模式”,名目不一的“散伙饭”也开始一顿接着一顿地吃。不仅如此,学生们之间的“散伙饭”还越吃越贵。昂贵的“散伙饭”一般学生还能承受,却给贫困学生们带来了心理压力。

  天津商业大学的刘晓最近非常郁闷,来自河南农村的她将聚餐的邀请视为烫手山芋,“去不去都很尴尬,去了就要一起凑份子结账,不去好像自己极度孤僻不合群。”

  家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刘晓告诉记者,一顿十人参加的“散伙饭”算上酒水饮料至少需要500元,饭后还要去卡拉OK或看电影,这样一来,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费用就超过100元,“上周一周我就接到三份‘散伙饭’邀请,我哪承受得住?”

  和刘晓有同感的同学不在少数,天津城建学院的郭伟也很伤感,看着同学们酒足饭饱后在寝室有说有笑,一种被“隔离”在集体之外的感觉就会袭上心头,来自河北农村的他也只有默不作声地暗自忍受。事实上,校园中这样的贫困生并不在少数。

  对此,商业大学的有关老师表示,高消费的聚餐不应提倡,特别是对那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一顿饭要花数百元以至上千元确实是件难事。当因为没有钱而不能感受到集体的氛围时,会给这些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为表达同学之间深厚的感情,不一定非得花高价聚餐,也可以用互相赠送礼物、寄语等方式进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首页

心理咨询

情感倾诉

心理论坛

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