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不是,不关心也不是。想跟孩子交流,又怕触及了他的敏感点。不少家长焦虑地说,对即将参加考试的孩子不知怎么办。昨日,本报开通的中考高考心理热线,成了家长的减压热线。
枣阳一位初三学生家长说,儿子在两次选拔考试中失利,总感叹“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复习”。她对此很着急,但又不知如何和儿子沟通。
接听热线的心理专家、襄樊五中心理辅导中心主任邹德菊说,孩子考试失利,情绪波动很正常,家长千万不要跟着慌。家长要给孩子积极正面的暗示,告诉孩子设定的目标不要过高。
一位高三学生的父亲说,儿子最近看起来很疲惫,家长一问还特别烦躁。“现在,我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邹德菊建议,家长可以以平和的口气,要孩子不要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
记者发现,来电咨询的家长,几乎都表示孩子的成绩不错。对此,邹德菊说,成绩优秀的学生及家长,对成绩的期望值更高,也往往过于追求完美,心理压力比一般学生和家长更大。
邹德菊认为,考生的焦虑很大程度来自家长的压力。家长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不要过多地提醒、指责或过分地关心,避免把焦躁情绪传染给考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