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在 2009 年的一次采访中,电影制作人维尔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认为,他的纪录片更像小说: “我将其舞台化。 我把它们风格化。 我不是那种认为你应该不引人注目的真实电影。 我会在场。
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说法,因为纪录片依赖于视频素材,也许比其他任何艺术媒介都更能忠实于事实真相。 毕竟,眼见为实。 的确,以 “墙上的苍蝇 “而闻名的 “真实电影 “风格,让电影制作者竭尽全力将自己从现场抽离,以捕捉瞬间的 “纯粹真实”。
但是,即使拍摄者成功了,大多数纪录片的镜头与最终剪辑的比例也是 80 比 1(Rabinger,2009 年)。 也就是说,每 80 个小时的胶片中,只有 1 个小时最终成为真正的影片。
正是在这个剪辑过程–整理、分类、排序–中,赫尔佐格把自己比作 “进去蜇人的大黄蜂”。 因为叙事化总是需要删减,所以即使所有素材都是真实的,一些虚构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们寻求意义创造的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过程——可以说,这使我们比完全真实的生物更接近半真半假。
我们被故事包围
在他精彩的TED演讲中,作者Noah Yuval Harari揭示了我们是唯一一个将主观世界观强加于客观现实之上的物种。对于黑猩猩来说,香蕉永远是香蕉。但对于人类来说,那根香蕉可以成为对青春的怀旧回忆,例如,让他们想起《地下丝绒与尼科》的专辑艺术。对于同一只黑猩猩来说,一张二十美元的钞票毫无价值。但对人类来说,这张纸可以在充满活力的经济中购买商品。
金钱、宗教、政府——这些都是我们共同相信的故事。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州、我们的城镇、我们的学校或工作、我们的家庭——我们被各种各样的故事包围着。
文学理论家弗兰克·科莫德在其2000年的著作《终结的感觉》中描述了这一现象:“有机体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充满矛盾感觉的世界,它受到敌对世界的攻击,被迫保护自己
叙事疗法的创始人迈克尔·怀特(1990)写道:“通过讲述经验来获得意义感和连续性是有代价的。”。怀特所说的“价格”是客观事实。
利用我们的小说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从这个事实中过上更好的生活?文学界关于创造性非虚构作品的争论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花点时间和创意写作教授在一起,你很快就会听到他们抱怨说,小说班的学生实际上在写薄薄的回忆录,而非小说班的同学实际上在写小说。这一观察在出版界也被证明是正确的。为什么蒂姆·奥布莱恩的《他们携带的东西》被归类为小说而不是回忆录,而他实际上参加了越南战争?为什么戴夫·艾格斯的《惊天动地的天才》(2000)以“这实际上不是一部纯粹的非虚构作品。许多部分出于各种目的在不同程度上被虚构化了”作为非虚构作品出售?
一旦受到质疑,流派的价值很快就会消失。对于那些希望回避流派中关于真理的争论的作家来说,“仅仅因为某事从未发生并不意味着它不是真的”已经成为一种公案。这些作家似乎已经决定,最重要的是忠实于故事的情感真相。如果在你的回忆录中,你需要创造一两个场景来更接近你所经历的情感真相,那么这不仅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鼓励的。
我们如何将这一情感真理的教训应用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众所周知,记忆是脆弱的,这一事实使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研究人员可以将错误记忆植入有意愿的受试者体内(参见伊丽莎白·洛夫特斯的“迷失在购物中心”技术)。我们拥有的看似最持久的记忆——闪光灯记忆,这是在世界目睹肯尼迪遇刺后创造的一个术语,几年后,研究人员发现,每个人都能生动地回忆起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时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记忆可能会变成虚构的。
一般来说,记忆会受到一种称为记忆一致性的现象的影响,这种现象声称记忆会受到某种社会传染的影响。当我们的故事只能像塑造它们的记忆一样真实时,即使你“记住”了故事的所有组成部分,也很难想象实现一个声称绝对真理的自我故事。
叙事治疗的作用
我并不是说你本质上是在自欺欺人,因为我想劝阻你。相反,重要的是要对你的自我意识保持一种建构主义的方法——明白你不是一个预先写好的故事,而是一个可以每天写和重写你的故事的代理人。
叙事治疗师将自我的内部状态理解与有意状态理解区分开来,前者描述了一个与生俱来的、固定的、存在于人的身份核心的基本自我,后者将人塑造成身份中的积极故事讲述者和意义创造者。意向状态理解中的身份是一个人价值观在世界上表现出来的实时表现。
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在他的《正午的恶魔》(The Noonday Demon)一书中完美地描述了这些对自我的理解:“在经验和化学的混乱中,没有一个本质的自我像一条金脉一样纯净。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必须将人类有机体理解为一系列相互屈服或选择的自我。”
这一观念确实与西方的身份观念相悖。在一个消费主义、地位至上的文化中,我们被我们所做的和我们所拥有的所定义。想象一下,如果在你的下一次鸡尾酒会上,你问一个陌生人他们看重什么,而不是他们做什么。
“梦想 ”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比喻渴望或愿望: 在你的梦中。 梦想成真 但梦想也可以成为我们实现理想的途径。 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y)回忆说,她第一次构思小说《弗兰肯斯坦》是在梦中,当时她只有 18 岁。 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