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警告可能具有触发性

T

触发警告可定义为 “对即将出现的可能包含与过去负面经历有关的主题的内容发出警告”。创伤后应激障碍文献发现,许多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接触到引发创伤记忆的内容时,会被 “触发”,重新体验不愉快的症状。

 

20 世纪 90 年代末,女权主义者在互联网留言板上开始将这一理念应用到诊所以外的地方,目的是提醒读者注意某些帖子中对强奸的生动描述,因为他们担心这些描述可能会引发性暴力受害者的恐慌发作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自触发警告出现以来,除了与暴力或性创伤有关的内容外,其他各种内容也采用了触发警告。触发式警告被用于一般语言内容(如成人幽默)、医疗内容(如人体机能)和与污名化相关的内容(如种族主义描述),而它们声称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超出了重新体验创伤症状的范围,而增加了经历情绪困扰或仅仅是不适的可能性。

Source: OpenClipart-vectors for Pixabay

与此同时,触发式警告的价值也一直备受争议。支持者认为,触发警告的作用是告知和教育消费者他们将要消费的内容。他们认为,如果人们,尤其是那些在过去遭受过创伤的人,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并有选择参与或不参与的权利,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困难的内容。

 

反对者则认为,触发式警告是对成年人的溺爱和低幼化,会助长人们的回避心理和/或膨胀病态和庸俗的好奇心,从而增加而不是减少情绪波动和焦虑。反对者认为,触发式警告促使人们回避具有挑战性的材料,这也与临床文献的观点背道而驰,因为临床文献表明,通过接触而不是回避来克服创伤是最好的办法。

 

近年来,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实证文献,试图在这些争论不休的假说之间做出裁判。然而,研究结果往往参差不齐,研究质量令人怀疑,对公众的传播也很薄弱。最近,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的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维多利亚-布里奇兰(Victoria Bridgland)及其同事对有关触发警告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试图解决这一争论。为了确保研究的高质量,作者们首先确定了严格的纳入标准。

纳入的研究仅包括以下内容

  • 向参与者发出触发式警告,”通知他们即将出现的内容可能会触发与过去经历相关的记忆或情感”,因此不包括关于内容是否适合普通受众的一般性警告(如 PG-13 级警告)。
  • 包括测量参与者对触发式警告本身或被警告内容的心理、心理生理和/或行为反应。
  • 以 “能够合理准确地计算出测试条件(发出警告)和对照条件之间的标准化平均差异 “的方式呈现结果。

在对五个数据库进行仔细检索后,符合上述标准的 12 项研究被选中参与荟萃分析。所有 12 项研究都发表于 2018-2022 年间,大多数研究的样本中都包括创伤幸存者。所选研究的参与者大多来自西方民主富裕国家。随后,作者对这些研究中的几项结果进行了研究和整合。

  1. 反应情感被定义为 “受试者在遇到可能令人痛苦的刺激后的情感状态”。作者比较了收到或未收到触发警告的样本的反应情感效应。他们分析了九篇测量这一结果的文章,发现警告对反应情感的影响 “微不足道”。作者得出结论:”在两个方向上都不太可能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2. 回避被定义为 “绕过或以其他方式阻止接触内容的行为”。有五篇文章对回避进行了测量,并对接受或未接受触发警告的群体进行了比较。作者的分析结论是,总体而言,”警告对回避的影响微乎其微”。
  3. 预期情感被定义为 “在收到警告后但在接触被警告的刺激之前测量的参与者情感”。具体来说,预期情绪 “测量的是在收到警告后但在观看刺激物之前,受试者的痛苦程度的增加”。五篇分析预期情感的文章结果表明,”警告会增加预期情感”。换句话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数据表明,触发式警告本身就是触发式的。
  4. 理解。由于触发式警告最常用于教育环境,荟萃分析的作者研究了这些警告是否会提高或阻碍对刺激材料的理解。三篇包含理解能力测量的文章结果显示,触发式警告 “对理解能力的影响微乎其微或根本没有影响”。

作者指出,他们的研究结果与这些研究的作者自己的解释基本一致: “就作者对其工作的解释而言,12 篇文章中有 11 篇得出的结论是,警告对其提出的目标没有效果。而且其中大多数文章都倾向于将警告定性为惰性”。

 

结果实际上表明,在关于触发式警告的争论中,两个极端都被误导了。触发式警告既没有必要,也不会对接受警告的人造成破坏。”他们写道:”关于内容警告、内容注释和触发式警告的现有研究表明,它们是没有结果的,尽管它们确实可靠地诱发了一段不舒服的期待期”。

 

这项研究不可能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最后结论。未来的研究很可能会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触发式警告对某些人是有帮助的。然而,在找到这些有效证据之前,我们最好还是听从作者的结论性建议: “触发式警告不应被用作心理健康工具”。

相关推荐: 关于离婚

离婚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或一方终止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离婚可以通过协议或者诉讼两种方式进行。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自愿协商一致,共同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或者一方不同意离婚,另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离婚后,双方的财产、债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