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咨访关系的陷阱

咨访关系的陷阱
个人原创 戴福顺 发表时间:2022-10-20 20:53:43 278 1 2

咨询师的两大基本功能是情感和理智。它对应着的其实就是母亲和父亲的功能。

一个好的咨询师,需要有两个功能:一个类似于母亲的包容的共情的功能和一个类似于父亲的规则的和界限的功能。

来访者其实是如同咨询师的孩子一样,咨询师更多的容易把他们放在母婴关系当中,需要咨询师的理解和支持,可是也需要咨询师有一颗准备让他能够独立而离开的心。

如果咨询师很能理解、支持自己的来访者,但又常常容易感到焦虑,替来访者担心,缺少了父亲的边界和规则感,时间久了反而会限制了来访者的发展,就会陷入到两种“陷阱”中去。

融合的陷阱

第一种情况,咨访关系可能过多的陷入到情感的这一面。特别是刚从业的咨询师,他对自己情感的需要其实不是特别的了解,他容易陷入一种完全的理解来访者的这个状态。甚至达成一种常时间的融合的状态。

因为刚好有不少来访者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更多的希望融合和逃避,甚至产生依赖以后,陷入到不愿意离开,不想负责的状态。这当然本来就跟我们的文化很类似,我们本来就处在一个比较融合的文化状态。

所以,咨询师如果没有处理自己的内在的融合的需要的时候,他就很容易跟他来访者达成共谋,长时间地跟来访者停留在这种咨访关系当中, 看起来关系非常好。

那么,这种咨访关系的后果,是常常会造成来访者的恶性的退行,就是他在那里动不了,也进展不,但是他特别留念跟咨询师之间的温暖而离不开。这是一种情感的过度卷入的表现。

爱情的陷阱

另一种就是异性咨询师跟来访者会陷入色情性的泥潭当中。就是这个咨询师,他跟这个来访者的潜意识愿望达成一致,然后他们产生了一个越界的行为,而违反咨询伦理。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咨询师“认同”了爱情是解决一切的根本。就如同欧文亚龙的小说《诊疗椅上的谎言》里边就有一章节就谈到咨询师和他的来访者的情感关系。

其实,爱情之所以助人成长,并不是单纯就是得到了爱。它在很多程度上,是通过建立一种对爱的幻想,然后进入一个现实的世界以后,再打破这个幻想。那么这个人他就产生了一个自我成长的痕迹。

陷入爱情的泥潭类似于前一种情况,都是情感的过渡卷入,形成了共生的状态,这个其实是无益于来访者的成长的。因为也在咨询的情境下,陷入了爱情的幻想, 他就不再去致力于对于自己内心的一个觉察,而更多的满足于停留在这个幻想中。

过度卷入是因为没有自我

一个人的共情能力比较强,可能来自于和母亲的关系比较亲近,还有可能从小生活的非常艰难,在夹缝当中求生存,所以会有很多不断揣摸父母的机会,所以他培养了很多这方面的能力,发展出了比较亲近和随和的特点。

而所谓的随和,其实就是随时随地和他人融合。

因为一直夹杂在加庭当中的情绪当中,不太有自己,会使得他非常能理解别人,所以看起来会像一个天然的咨询师,他会非常理解别人很到位,别人也会很舒服,但是困难是:因为没有自己,所以无法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给来访者一个回应。

就像在亲密关系当中,有些女性就特别的牺牲自己照顾她的丈夫、孩子,体会他们的需要,把自己的需要放在很后面。一开始的时候,丈夫会非常享受这种关系,那么他会不断强化这个人,但经过若干念以后,丈夫提出来要跟他离婚。

从道德的层面上,我们可能认为抛弃妻子非常不好,妻子对你这么好,你有什么不满足的?可是从情感的角度上来说,他的丈夫没有办法在妻子的位子上看到她,看到她有什么需要,所以那个位置是空的。

到了一定的时候,丈夫也无法从妻子的位置上获得一个目光,看到自己作为男性的样子,这也是导致很多就是婚姻关系破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太没有自我的人,他是很会共情别人,可是因为他没有自我存在感,所以他没办法真正的给到对方一个镜映。

不仅如此,在这样的咨询关系里常常在给出共情以后就会被来访者带着走,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也常常会感到无力。

这就像有些家庭关系里,父母可能因为自己童年没有满足的需求放到孩子身上或是夫妻关系不太好,而变成和孩子过度地卷入,这些关系看起来都会很包容和支持孩子,但其实并不是一个有力的支持,而是一个无力的反应,它来自于父母内心柔弱的部分的反应。

所以保持真实很重要,来访者本就希望通过你的真实的存在一点点照见自己的不存在。如果咨询师装着装着自己都消失了。 那来访者是无法从你的眼睛里看到他自己的。

如何找到自我

那么,这种情况下,咨询师那更多的是需要寻找自我。

首先寻找自己的需要到底在哪里。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可能突然变得比较自私,家人不太能理解你怎么学心理学学坏了,总是自己的需要最重要,甚至有的时候会一反常态跟人吵架。那个过程都是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不能总是停留在那里,总是停留在那里,也是一个恶性的退行,总是周围的人欠了自己似的,但是它肯定是发展的必要的过程。

其次是在社会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进入要进入到社会规则中,去承担一个社会的角色,并且在那里付出一些代价,这其实是发展自我的一个历程。自我不仅仅是要了解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打磨,才站得住脚。

当然自我体验是很个很不错的方式,因为他能让我们很多未分化的情感、很多成长的盲点不断地被触碰到。

迷恋权威的陷阱

如果说咨询师比较擅长理智、指导,看起来比较权威,有力量,但缺少一定的共情,也会很吸引一部分来访者。因为在部分人眼中,对咨询师的期望,就是像老师一般的教导。这其实来源于大部分家庭中,父亲长期的缺位,所以会对父亲的链接有着渴望。

但是困难的点是,可能会使得在咨询关系的初期,因为缺乏共情感到不被理解,或是来访者被硬生生推入到了创伤情景中,关系就断裂了。

这可能来自于咨询师从小很少很少获得被养育者共情的体验。那么,所以很多的能力都发展在他的行动里。这是我们所谓的类似于假性独立的一部分,相应的他的社会功能会发展的不错。似乎在规则的界面上也找到了一些发挥的力量的地方。

虽然不太具备共情的能力的话,当他在做支持时就会显得有些生硬,但是对方可能还是能够感觉到他的一部分力量和支持的。

如何提升感受能力

那么,他需要的其实是要提高自己的感受能力,让自己的感受能力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有三个途径。

第一个,找到一个好的咨询师。这是他要通过一个好的咨询师,就类似于他早年的母亲的关系,咨询师比较擅长情感的共情和体验,他能够细细的把你的一些感受分化出来。那么这样的话,被感受到过以后再去感受别人你就会比较容易。

第二,你就需要好好的找人谈场恋爱。因为谈恋爱,像是互为咨询师一般,同时又互为来访者,你们会把你们最原初的一些愿望,通过恋爱的形式投射出来。经过这几场恋爱以后,对感受上面的那个体会就会大大的会被突破。

第三,要在生活当中寻找深度的体验。比如说一些深度的密友,他们是会影响你的。比如深度的旅游、深度的爱好,包括绘画,电影,音乐等等。因为每个人不一样,触发它的点是不一样的。那这三个部分,我觉得是挺好的方式去培养一个人的感受力的。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1人已踩 2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