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依赖与反抗
宇凯听到别人聊天,期待自己讲出和别人一样的内容,否则就会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在有一个不断要求自己要跟别人一样的姑妈。成年后内化成为他内在苛刻的超我,处于绝对的支配性地位,使得他凡事都要迎合他人才行。
我理解弗洛伊德老爷子的观点,超我、自我、本我之间应该是平衡、和谐的状态。但是,宇凯的超我(内在法官)过分强大,本我无法显现,二者似乎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自我不能调节超我与本我之间的冲突。
他的自我为什么会丧失这个调节功能呢?我很奇怪。
宇凯解释说:“我很想突破,但却挣扎着,感到无能为力。比如说,打游戏时被姑妈看到,就要继续玩,看会怎么样呢?可是,他做不到,即便现在的他,仍然没有力量反抗。”
我说:“你姑妈已经不在你身边了。你想要反抗的是内心的这个法官,却感到缺乏力量。”
他说:“是的。自己很矛盾,一个人,可以完全自我,对自己没有要求约束吗?那是不是太自私了,太自我了?”接着又说,“其实那有些标准是对的,也很强大。”
看来,他无力反抗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害怕太自私、太自我,另一方面害怕失去保护。为了不失去依赖,他习惯性地选择了牺牲自我。
2
支配性的超我
显然,他内心是害怕而矛盾的。我说:“当然不能太自我。比如成年人了,还像婴儿一样拉屎尿在床上,怎么可以嘛。问题是,内在的法官太强大了,根本不允许本能部分出现。”
宇凯说:“是的。要求虽然是对的,正确的,但标准太高太多,就让我活得很累。”
为了外化他内心超我,自我之间的关系,我顺手拿起两个沙盘游戏中的两个沙具小人。个大的沙具人代表内在法官,小婴儿代表内在的自我。说:“如果法官这么强大,小婴儿要完全听从法官的,没有自己的意志想法和要求,这样可以吗?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法官,这个婴儿爱干嘛就干嘛。这样行吗?”
他说,肯定不行的。
我又拿起跟法官个头差不多的一个沙具人,替换婴儿。问道:“如果两者之间是这样的状态,你感觉如何?”
他说,这样感觉两者之间是平衡的。此时,他发现他的内在法官一直是强大的,严厉的,经常发号施令的。不要怎样怎样等等。
3
分化自我功能
“那你对内在法官有觉察吗?当它对你发号施令的时候?”
我这样问,其实是想启动他的自我调节功能。前边,宇凯所担心的“太自我”,其实是自我和本我还没有分化,自我尚没有觉察和调节超我本能矛盾的功能。
宇凯说有觉察。比如,当他和别人交谈时,内在法官经常会要求他要说出得体的话,新颖的内容,能够吸引人,显得自己厉害。而内心真实的感觉,比如根本不想说话,则是不行的。法官处于支配性的专制的位置。
“那么,内心声音这个部分,可以向法官提出辩护吗?”我继续问。
宇凯说:“那样很冒险、很矛盾。好像也不知道怎样是对的,按照自己的想法的话,会不会是真的自己错了。比如说出自己真实想法,那会不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差劲很挫?”
显示自我,可能会出错。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所以,他感到害怕,他不敢去反抗内在法官,甚至是为自己辩护。而且在无意识中觉得,完全顺从那个权威,就可以得到安全感。
显然,他弱小的自我害怕担负责任。
我说:“如果一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被安排好了一切。吃饭要怎么吃,拉屎要自私拉,每一件事要怎么做等等,完全有合理的正确的标准,只要按照这个标准就不会出错。那么,这个人会为此感到快乐吗?有意思吗?”
我的言外之意就是,自我负责,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他说:“一点也不快乐。完全没有意思。我就这样,因为根本活不出法官所要求的那样的高标准,成为所谓的上层人士。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
我希望他的生活中更加自我一些。就顺势推理演绎说:相反,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去做事,那会感觉怎样呢?
我猜想宇凯会说,那一定会很快乐的,很自在的,生命也会富有意义的。
但却听到他说:那会很糟糕吧?那就不会再上进了,天天玩游戏,那怎么可以?
似乎,他的逻辑中,还处于分裂状态。即,一旦本我强大的话,就会失控,整个人就会丧失社会规范,完全沉沦。
5
从自我照顾开始
分化出宇凯的自我功能,看来还需要更多的耐心。
我模拟了一个吃饭情景,从中更清晰地看到了宇凯内心的真实画卷。
假如姑妈为他特意做了一桌好菜,他很开心吃得很多,很多。然后姑妈又给他夹菜,说这个菜很好吃的,吃点吧。我问他吃不吃?他说吃啊。然后姑妈又夹另一个菜,说这个味道很好的,再吃点。吃不吃呢?他说吃啊。就这样吃下去,吃得想要吐了。然后姑妈又说,这个菜是我特意从老远的地方买的,你一定要再吃一点?我问他吃么?他说吃啊,如果不吃的话,姑妈会不开心的啊。所以,尽管自己吃得很难受了,还是吃的。
为了姑妈的情面,而不是为了让自己舒服。所以不管怎样都要吃。别人才是重要的,别人对我的看法才是重要的,自己舒服不是那么重要的。所以,要照顾别人。
宇凯还举例说:谈女友,要照顾她的情绪,否则她不就离开了吗?
完全去照顾对方,而且忽略甚至牺牲自己,真的能让对方满意么?真的能够得到别人的喜欢么?我问他。
他思考了一会儿,说好像不能够。
那该怎么做才好呢?
我说,要同时照顾到三个部分,可以达到圆满。就像把一个圆,分成三份,分别是“情景”、“他人”、“自我”。
比如对待姑妈夹菜,怎么同时照顾到三个部分呢?
在姑妈特意为自己做菜这个情景下,照顾自己,就是自己不能再吃了,那么就要适当拒绝姑妈夹菜。这会不会让姑妈难堪呢,她那么热情做菜夹菜?他想了想说,要礼貌地拒绝。在拒绝姑妈夹菜的同时,接受她什么呢?接受她的关心、和爱。用感谢的方式接受她的关心。他这样尝试了一次,感觉姑妈和自己都会感到舒服。并不是非要让自己难受才能让对方感到满意。
他终于开始照顾自己的需要了。而不是把所有的生命力量都用在响应他人上面。
您阅读的文字,是一位专注于心理咨询实务的作者原创的。“呈现心理状态,转化心理能量。”这就是我专注的事情。支持我,就点赞、转发、评论或打个赏。谢谢。本人接收长程心理咨询个案。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