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尾款人:疯狂买买买,买不够、大量囤货……当心患上囤积症哦~

@尾款人:疯狂买买买,买不够、大量囤货……当心患上囤积症哦~
个人原创 李丽李丽 发表时间:2020-11-15 10:10:00 1235 0 1

尾款人,你还好吗?

在“买到就是赚到”、“年终狂欢”的口号下,每年一次、愈演愈烈的双十一狂欢,恐怕有些人又陷入了控制不住的“买买买”与疯狂“囤货!囤货!囤货!”之中。

1.jpg

第二件半价,疯狂加购;

抽纸、卫生纸、洗衣液等日用品大量囤积;

趁着双十一搞活动,大量购入化妆品;

……

总下不了决心少买哪一件东西,于是,双十一过后,一堆的快递。

2.jpg

3.jpg

有时候,也会因疯狂剁手而小小地自责一下,但依旧控制不住要囤货的心理,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囤积症的表现。

4.png

 

No.1

什么是“囤积症”?

心理学家说,“囤积症”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学名叫强迫性囤积症,俗称“囤积狂”,从其词源来看是指“无节制囤积的兴趣”。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人们还不舍得扔掉,他/她们囤积大量没用的东西,有人甚至因此无法正常生活。

No.2

为什么会有“囤积症”?

(1)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在囤积障碍的两个主要症状——难以丢弃及过度获取上的同病率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分别为45%及49%,该病的总体遗传度约为51%。

5.jpg

(2)环境因素

回顾性研究发现,约有52%的囤积障碍发生与个体经历生活应激事件有关,而这一比例在童年早期即出现囤积行为的患者中显著下降。

有意思的是,研究者未发现囤积障碍的发生及加重与早年受到的物质剥夺相关,这与我们普通人的认识相悖,大部分时候,我们认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老一辈人,他们刻在骨子里的勤劳节俭造就了这种“舍不得扔”的行为。

 

 

(3)寻求安全感

生活中,有人常觉得压抑无助、焦虑,囤积东西能让他们感觉轻松,通过“囤积”大量东西,从中获取心理慰藉和安全感。同时通过保存物品来回避决定是否需要丢弃物品的焦虑,久而久之,这种情绪的缓解与节省、获取行为的链接导致囤积症状逐渐加重。

6.jpg

临床上有严重囤积行为问题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但有研究表明,囤积行为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就有所显现,如果不加干预,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为囤积症。

当出现“囤积症”倾向时,最好前去专业的医院进行评估,判断症状严重程度,必要时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No.3

买买买算“囤积症”吗?

在各类电商、快捷支付、提前消费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虽然还没达到囤积癖的地步,但是过度囤积物品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双十一”囤的纸品、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等等至少都是一年的量,很多女性朋友甚至会囤很多精华、面膜、口红、粉底,经常还没用多少就过期了。更有甚者,在“双11”前看过直播卖货的观众,不吃辣的人也买了一箱辣酱。 

7.jpg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依赖于网购的方便快捷,被电商促销活动围绕时,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焦虑——不买就好像错过一个亿一样。

但是买的时候,又是“满300减40”又是“第二件半价”的优惠方式,还有“预付定金20抵60”这样早早预购的方式,都使我们囤积了很多用不上、用不完甚至没什么用的物品。

囤积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会成为一种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疾病。

我们囤积日用品的行为像极了用嘴巴塞满橡果的金花鼠,但是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囤积症。

No.4

“囤积症”的治疗

(1)“自我暴露”疗法

让“囤积症”患者反复扔掉一些东西。

(2)放松训练

“囤积症”在进行决定时往往会伴随着焦虑情绪的出现,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平稳其情绪,并辅以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囤积狂”做出决定。

(3)经常性拣选

经常进行拣选,如断舍离

“断”需要我们学会筛选,有选择、理性地购买,不贪小便宜,不为冲动买单。买东西时要多想想,我是不是现在就要用。

“舍”则是舍弃多余的废物对于过去用过而现在不用的东西,于我们而言价值不大,卖掉或送给有需要的人用,这个东西的价值才会重新焕发。

“离”即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定期强迫自己清理这些无用的物品。

如果确实因为双十一囤货而后悔和烦恼,可以试试以上调整方式,如果还有困难,可以联系宁和心理咨询寻求帮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能注意到生活质量和生活智慧!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1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