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对心理咨询存在着五大错误认识

对心理咨询存在着五大错误认识
转载文章 发表时间:2015-01-31 10:50:23 945 0 0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的健康,当遇到心理问题或心理不适时,一部分人会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然而,由于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有误差,这给心理咨询师带来了不少苦恼。记者在采访时,心理医生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上周五,一位王女士带着上初中的儿子小刚来到咨询室,说孩子很不听话,又不爱学习,在学校也经常和同学打架,她担心孩子会误入歧途,希望医生能帮忙教育一下小刚,让他改邪归正。 
  医生说,像这样的求询者很常见,他们常常把心理医生当作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万能机器,只要坐在心理医生面前,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对于这种被动的求询,心理医生是最头痛的,因为心理医生是帮助求询者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寻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教育、说服他们该如何去做。心理医生与求询者,应该建立联盟关系,就如上面的例子来说,帮助的对象是孩子,而不是家长。以家长的角度来教育孩子,这样的心理咨询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据医生介绍,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存在着五大错误认识:

        错误认识之一: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 
  新婚少妇小莉,因为不喜欢婆婆,所以在生活中也总是看不惯丈夫的行为,因此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跟他找麻烦。渐渐地,小莉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伤害到了丈夫,决定找个心理医生咨询一下。可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的时候,丈夫突然愤怒地对她说:“看心理医生?你是不是有精神病呀!”然后摔门而出。 
  医生分析:精神病是一个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最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正如身体生了病同极度疲劳或轻微不适之间的差别一样。身体不适不意味着就是生病,心理问题也不等于就是精神病。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注意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注意休息、锻炼和保健。 
  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个体就能顺利健康地发展;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因此,就心理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人员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混混沌沌地虚度一生。

        错误认识之二:心理咨询应该立竿见影 
  刘女士今年42岁,因单位改制被迫下岗。回家后她心里很不舒服,觉得自己在单位表现一向很好,而且工作了20多年,是看着工厂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如今,新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一改制竟然把自己给改下来了。越想心里越难过,因为情绪一直不好,还得了场大病。病愈后,她想再创业,可是心中的阴影总是抹不去。她来到心理咨询室后,气愤地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希望这次来咨询,医生能将她心中的郁闷清除出去。 
  医生分析:不敢去心理咨询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而把一切心理问题都托付给心理咨询并期望“手到病除”、“豁然开朗”则是对心理咨询的另一种错误理解。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求询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求询者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错误认识之三: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教育工作 
  就拿开头小刚的例子来说,家长希望心理医生能够帮助她教育孩子。 
  医生分析:心理咨询与单纯的思想工作和教育工作是有很大区别的。单纯的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心理医生要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求询者进行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错误认识之四:咨询客与心理咨询师的关系就是被动的医患关系 
  出租车司机小赵,是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因为没有坚持念书,没什么文化,找不到好工作。不想安于现状,又不知如何发展,带着满腔的彷徨,他来到了心理咨询室。面对心理医生,他只说出自己的处境,就不愿多说了。为了进一步了解,医生只能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和他交谈。 
  医生分析:多年来,病人来看病都是这样一问一答模式,医生诊断、开药、治疗,患者常常习惯地置于被动的医患关系中。因此求询者自然而然地把这种常规的求医模式带进心理咨询,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心理医生,期待医生能解决一切。然而,心理医生只能起到帮助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求询者改变和成长的作用,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求询者本人主观能动意志和毅力。 
  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求询者要积极配合,主动表达,与咨询者共同探讨自己的心理问题的根源及成因,并寻求解决之道。求询者更要认识到,“救世主”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目标。倘若把自己完全交给咨询者,消极被动,推卸责任,只会事倍功半。

      错误认识之五:心理咨询师就是算命先生 
  陈师傅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家人经常埋怨他破坏家庭气氛,以至于孩子们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他对心理医生说,自己很容易发火,总是克制不住,希望能帮助他找到心平气和的好办法。当医生询问他一些具体事情时,他很不耐烦地指责医生:“我是来咨询的,不是来讲故事的。” 
  医生分析:求询者往往把心理医生想得很高明,可以洞察他们的心理和想法,所以只要往那里一坐就可以接受心理疏导和治疗。实际上,心理医生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技巧,向求询者提供一定信息来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它要求求询者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来进行恰当的治疗。因此,不要将心理医生当作算命先生看待,以为不能一眼猜中自己的心事就是水平不高。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相关阅读更多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