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用来引导接纳承诺疗法在预防心理疾病和提升心理效能两方面如何起作用的四个问题

用来引导接纳承诺疗法在预防心理疾病和提升心理效能两方面如何起作用的四个问题
原创首发 楚红军楚红军 发表时间:2021-11-09 17:45:13 465 1 4

 

     

请大家在听我讲述之前用两三分钟时间照样子把这张图先画下来,另外,在我讲述的过程中会先后提出四个问题,也请大家用笔按顺序记下来,每次我都会给大家留时间来做记录的。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来画这张图。

第一个问题:假如预防身体疾病的一些经验可以用在预防心理疾病方面,那么你觉得这两个有哪些地方最相通?

请大家把这个问题记下来后,把你想到的打字回应我。

我们先看看身体和心理从直观上看最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哪个更能直观一点?哪个更不容易被肉眼或者仪器观察到?

因为心理的现象或者过程几乎看不见摸不着,为了让它们变得形象具体,需要一个细致缓慢的过程,我也会放慢讲述的节奏,有时候甚至会重复。

好,现在我来看看大家都回复了些什么?

(一)治未病。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说法和做法,这个未不是肠胃的胃,是未来的未。疾病其实是有着严格诊断和临床标准的,在它还没有真的形成之前,我们本有很多机会先下手为强,这里的治其实就是预防。我干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已经有13个年头了,接手的个案里有许多都经常让我有痛心的感觉:如果个案当事人在最初有点状况时就选择主动面对和灵活回应,基本上不会发展到后面那么严重的程度,需要多种资源的介入和干预,并且效果还那么曲折和反复。因为被动和惯性,我们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做出的自动化反应越来越频繁,我们越来越难以做得了自己的主,自动化反应往往就是惯性的被动回避。

(二)锻炼。身体方面说锻炼,心理方面我们行业内一般说心理训练,社会上普遍的说法是心理建设。接纳承诺疗法作为疗法被最初提出来的同时,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训练方法。

顺带的一个问题,是用来作为引导作用的第二个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提升心理效能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需要大家及时的回答,我在这里只是做一些思路的扩展,大家边听边根据这个思路想想。

心理训练在它们两个里面都会起作用吧?

起的作用会不会很多都是相通的?

顺便给大家普及一个关于心理训练如何定位的说法:心理训练是除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两种助人方式的第三势力。

好了,前面两个问题是铺垫,重头戏在后面两个。(提别提醒:本文从开始到结束都有可以展开的可能性,更详细具体的内容在实际互动和真实体验下自然生成。)

第三个问题:如果说我们在做什么的时候能察觉自己在做什么,并且通过有意识地训练,这种察觉会越来越及时,那么这种“我们在做什么的时候能越来越及时察觉到自己在做什么”的能力,能不能对预防心理疾病和提升心理效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大家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再细致地给大家讲讲,在心理学这个视角下,这个“我们在做什么的时候能越来越及时察觉到自己在做什么”具体包含哪些内容?第一,我们有情绪就及时察觉到情绪本身;第二,受情绪的影响一些身体部位会有感觉产生,我们能及时察觉到那些身体部位产生的身体感觉本身;第三,脑子会被动闯入或者主动产生一些想法,我们能及时察觉到这些想法本身;第四,受情绪和想法的指挥或者牵制,我们会有想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行为冲动,我们能及时察觉到这个行为冲动本身。

好了,大家可以自行对照你们画好的这张图里六边形内的那六个字,看看我们用来作为导引的第三个问题涉及到了这个六边形的哪几个角?

大家在对照的过程中,我再来解释一下这六个字在心理学视角下具体指的是什么?

感是指身体感觉,包含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这个基础的五感以及身体内外各部位各器官的感觉,比如:酸、胀、痛、麻等等。

情指情绪、感受等等。

知是指脑子被动闯入或者主动产生的想法、念头,伴随的画面、图像也算,包括记忆、计划、思考等等。

行包括两方面,受情绪和想法的指挥或者牵制,我们会有想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行为冲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实际做出来的行为。

观是指自己对自己的观察。这个自己在心理学视角下是指自己的知、情、意、行。

意是最抽象的一个东西。它是指单独个人在众多总体特征中主动选择出来的本属于自己、也适合自己的部分,能引发这个人自己内在动力。其中的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持续行动中期待自己表现出来的一些概括性的样子或特点。大家听着很抽象吧,后面一个问题会一层层来让它变得形象具体一点。现在让我们先回到刚刚的问题:我们用来作为导引的第三个问题涉及到了这个六边形的哪几个角?请大家打字回应……(根据回应来展开具体内容)

第四个问题:是不是我们做到了“在做什么的时候能越来越及时察觉到自己在做什么”这个标准,我们在“预防心理疾病和提升心理效能”两方面就不需要做别的什么了?

我用一个不那么严谨的假设来协助大家理理思路。要达到那个“在做什么的时候能越来越及时察觉到自己在做什么”的标准,我们都去出家就可以了,出家人在这方面的练习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吧?“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本就是出家人的日常功课。或者即使察觉到身体感觉及伴随的情绪想法在指挥甚至牵制我们,我们还是任由自己持续陷在情绪和想法里面?即使察觉到自己有刷手机、吃撑自己、躺床上的行为冲动,我们还是任由自己持续陷在一直刷手机、一直暴饮暴食、一直躺在床上的实际行为里?

那我们除了做到“在做什么的时候能越来越及时察觉到自己在做什么”这个基础,我们还要加点什么?大家看看那个六边形哪个角还没有被用到。是不是最抽象那个“意”?可不可以通俗得说成:除了“在做什么的时候及时察觉到自己在做什么”这个基础,我们还可以先主动做出点别的什么来引发自己内在的动力,激发自己朝着本属于将来的目标、但过程中体现出在当下时时刻刻的目标价值感,而不只是被目标牵制。说得更细致一点就是: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能及时察觉到自己是被动做什么还是主动做什么,是被动的时候能及时停下来,再重新做出主动选择。然后把宝贵的注意力和行动集中在这个主动的选择上,即使中间有很多情绪想法及伴随的身体感觉和想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行为冲动,注意力和行动受了影响,但还是能让注意力和行动一再集中在那个主动选择上。

这是一个关键的转向,从已经受够了、其实不想要转向内心看重、真的想要。

在一层层让这个主动选择变得形象具体之前,我先念一段话,大家先品一品:

这是关于我们在生活中想要做的、想要信奉的以及在持续的基础上想要如何表现的陈述,是我们内心想要与外界、与别人以及与自己互动的最深欲望。它们是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在持续行动中如何体现,想发展哪些品质,想增强哪些优势。

好了,我们再通过应用的对象和领域来看让这个主动选择更直观具体一点。

对于未成年的少年儿童,我们一般分成三个领域来应用:第一个是在自我总体特征方面的主动选择,比如:有勇气、学习、有创造力、自律、有智慧、开开心心、有冒险精神、追求精神生活、有好奇心、有吸引力、享受美食、放松、享受娱乐、健康,等等。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每个人被养育和成长的经历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细致部分,尤其是内心那些细腻又敏感的部分;我们的需求肯定有差异,当每个人的一些细致的需求没有满足时,我们才有内在动力自动喷涌去满足那些需求。所以,着力点不在争论需求的对错,允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然后才能找到背后那股自动喷涌的动力,这就是我们做出主动选择需要找到的特征。我孩子今年十五岁,放养长大的,他排前三位的特征就是:放松、有好奇心、有创造力,他在他这十五年持续做各种事情时都会想着把这三个总体特征表现出来。我的侄儿今年二十一岁,虽然三岁以后是我带到十五岁的,但前三年很少跟爸爸妈妈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他排前三位的特征就是:亲密、耐心、浪漫,他在持续做各种事情时都对这三个总体特征特别渴望。

因为时间有限,后面的两个领域我都列出总体特征不再举例,涉及成人我只列出更细分的领域,总体特征请参考前面提到的这些说法,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添加,把握的要点就是:总体特征不是一件具体的物件或者事情,它是概括性的做事的样子或特点;对于每个本身就不一样,对具体一个人也有先后顺序,并且不同人生阶段排序又会发生变化。

未成年少年儿童的第二个领域是:友谊方面的总体特征,比如:理解别人、有宽容心、谦逊、善于沟通、友善、友爱、诚实、懂得接受别人、幽默、懂得支持别人,等等。

未成年少年儿童的第三个领域是:更广阔外部世界的总体特征,比如:建造新事物、设计新事物、帮助他人、与人合作、坚持不懈、增进公平、实现目标、改善世界、领导别人、小心谨慎、遵守诺言、有组织力,等等。

对于成年人,有一种比较粗的分法,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人际关系、工作或学习行为、休闲或娱乐行为、健康行为;还有一种更细致的分法,分为十个领域,分别是:家庭、婚姻和其他亲密关系、友情、工作、教育与个人发展、消遣娱乐与休闲、精神、社区生活、环境与自然、健康与身体。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对总体特征进行主动选择需要把握的要点,然后,大家就可以对我们的主题进行提问,也算整理和总结,回顾一下接纳承诺疗法在预防心理疾病和提升心理效能的具体方面起作用的机制是什么?

对总体特征进行主动选择需要把握的要点是:都是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而不是希望任何别人成为什么样,唯一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的注意力和行动,你不能控制别人的情绪想法,甚至你有时其实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想法。你可以影响别人,但你不能控制别人,影响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自己的注意力和行为一再集中去主动选择,选择那些本属于你自己的那些能让动力自动喷涌的总体特征。

………………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1人已踩 4人已赞
相关阅读更多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