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这是一篇无用文章||语言暴力的杀伤力

这是一篇无用文章||语言暴力的杀伤力
原创首发 雷晓元雷晓元 发表时间:2020-09-16 10:06:11 5008 2 32

       开篇说: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没有用的文章,为什么要说这是没有用的?因为真正需要改变语言暴力的人是不会来看的,来看的你们要么已经深受其害,要么早已“改邪归正”。那我为什么还要分享出来?这是因为它确实存在,每天都在发生,不然哪有那么多的抑郁症患者,哪有那么多的原生家庭创伤的人群,而且我也只是想说出来,知道施暴者也并不会真的改变。

      

 

 

以下也是无用的观点:

一、父母的满目狰狞,让孩子懦弱自卑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告诉我们,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1

一个失落的孩子,拿着26分的考试卷。他眼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十分害怕的样子。

身上刻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

“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2

孩子不小心弄碎了花瓶,低着头,不知所措。

还没等开口认错,父母难听的话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

“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3

还有一个小孩抱着足球回家,他刚刚踢了一场超有趣的足球赛。

还没来得及跟父母分享喜悦,就开始被嫌弃: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

“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海报的制作人,把每一句话深深刻在了孩子身上,就像伤疤一样。希望警示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严重伤害。大量的心理实验验证了情绪伤痛和身体伤痛的脑回路是相同的语言暴力能改变大脑结构

   但仍有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只是哗众取宠罢了。因为真正需要改变的家长他们是从贫困的60年代成长过来的,一代代的家庭教育模式影响下来,他们也带着创伤和不安生活着。你可能是整个家族的教育氛围下的产物,所以你不是孤独的,也不是无法改变的轨迹。


以下是无用的建议:

    过早承受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谨慎、胆怯等等,而且,这样的改变,终身不可逆。所以现在我们需要从小事上去打开突破口,学会《非暴力沟通》,具体四个步骤:观察 感受了解感受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要求

看不懂,不会用?那我举例说说

1、观察 

比如当老师告诉父母孩子没交作业,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又不写作业了?”

只要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评判,就会引起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你为什么不写作业?”这是客观的疑问,孩子就会说出,因为作业太难、太多,或者不喜欢老师等原因,父母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导。

 

2、感受

比如,父母叫孩子打扫房间,孩子有情绪,洒了一地的水,就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这对孩子的感受是极大的伤害,也许孩子只是想偷懒,却被冠以笨、无能的标签。

 

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都应该说出各自的感受,父母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教育孩子不要那么懒,要是孩子还是不愿意,态度可以适当强硬点,但不能胡乱指责。

 

3、了解感受产生的原因

大部分父母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时,会有三种反应选择。

 

比如当孩子对妈妈说:“妈,你做的饭不好吃。”

 

第一种是愤怒,“辛辛苦苦给你做饭,还敢嫌弃饭难吃。”

 

第二种是推脱,指责对方。“那我不做了,你们自己做吧。”

  

第三种是用心体会和了解孩子们的需要,看看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就要考虑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饪技术了。 

 

父母不要总是意气用事,多通过沟通来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

 

4、提出具体的要求

清楚地告诉孩子,希望他们做什么。

 

比如孩子出门磨蹭,妈妈通常对孩子说:“你能不能快点呀,总是磨磨蹭蹭,每次都得催你,让人等你。”

 

这不是具体的要求,而是一种变相批评,也是一种利用孩子内疚心理的道德绑架。

 

孩子一般听到这些,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继续慢慢悠悠。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应该对孩子说:“我们快要迟到了,五分钟后出门吧。”这才是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最后说:看完之后你内心的感受是果然没有用,对现状没有任何变化,是呀,要是一篇文章能改变你的前生今生,那这个社会应该已经会很美好了。

 

所以想要真的成长自己,改变你认为的命运轨迹,那就可以考虑做长期个人成长的心理咨询,并抱有终身学习的态度。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2人已踩 32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