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后,你“酸”了吗?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后,你“酸”了吗?
个人原创 李丽李丽 发表时间:2020-03-18 09:56:01 732 0 6

说到李佳琪,立刻想到的是一排排色泽鲜艳的口红,和他魔鬼一样的声音大呼:所有女生,买它!

640.webp (4).jpg

很多人说李佳琪是一个让人心甘情愿掏空钱包的男人。依靠直播卖化妆品,他的财富迅速积累到让人惊叹的地步,也因此备受争议,屡屡登上热搜。

前不久,微博上某房产大V爆料李佳琦斥巨资1.3个亿,在上海置办了超过1000平的豪宅。

640.webp (5).jpg

爆料者在最后写道:姐妹们,你们买的每一支口红,都成了内环线大平层的砖下之魂。

这样的说辞,引起了多数人的反感:人家不偷不抢,买个房子与你何干?

但细看下来,飘着浓浓酸味儿的人也不在少数: 有人说:希望有关部门查查他的个税;

也有人问:这次疫情他捐了多少?

640.webp (6).jpg

关于有没有置办豪宅,李佳琦本人并没有做出回应。这次的事件让我想起之前网上流传的聊天截图。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家长因为常开法拉利跑车接送孩子,令其它家长心怀不满。于是老师在家长群里@这位家长,告诉他,这样会让孩子形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

对话如图:

640.webp (7).jpg

还没有等这位“跑车家长”回复,其他家长就纷纷发言:

“这样确实不妥,再有钱也要低调一些呀”

“是啊,不就是送个孩子嘛,普通点的车也行啊”

接下来,这位家长的回复也不卑不亢:“如果开跑车就是攀比,那是不是因为你们的孩子太脆弱了?另外,我凭什么再买一辆普通的车来为你们服务呢?”

于是,他就被移出群聊。 

按理说,别人不偷不抢,凭自己本身赚的钱,怎么花是他们的自由,不应该被批判。在这些指手画脚的人,我们还是会看到很多人会讨厌有钱人,或者比自己有钱的人,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做“酸”,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当个体面临挫折和冲突的紧张环境时,为了摆脱烦恼,而不自觉地产生一套以恢复心理平衡和稳定的适应方式。

其中有一种防御机制叫做酸葡萄原理,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讨厌有钱人就是这种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果葡萄是酸的,我没吃不到就不那么难过痛苦了,现实中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的能力而不能满足或实现时,就加以贬低和打击,这样我们心里就好受很多。


本身这个机制没毛病,但拿出来酸别人,就是另外一种防御机制,叫做攻击,这是消极防御,对人对己不利,当这种状态过度泛化时还可能变成仇富心理,这就是毛病,得治!

生活中只有少部分人能积累到巨额财富,大部分的人需要财富却达不到目标,因此当看到有钱人生活比自己好时会产生挫折感,为了解除内心的不安,通过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640.webp (8).jpg

除此之外,互联网制造了无数互不相识的、流动的匿名群体。人们因为网络热点或事件暂时聚集起来,发表评论或围观参与时,每个人的实际身份都被隐去了。在网络群体中,个人的自我意识很容易被淡化,人们倾向认为,说出去的话不会被发现是自己,从而失去了对自我行为的责任感,人性中“恶”的一面更容易在网络上展现出来。

与有钱人相比,更多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为了能够和有钱人的互动中,取得一定的主动权,人们往往会采取抱团取暖的策略。

这样,他们会以“贫穷”作为他们互相认同的标志。同时,对有钱人采取排斥,甚至敌视的态度。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受到群体的引导,不知不觉地与他人保持一致,因此不断有人的情绪被唤起,被放大。

思维决定行为,对金钱、对财富的态度也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从心理健康的维度看,我们可以理解自我保护有一定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消极情绪的作用,但要真正解决贫富差距,除了宏观层面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们还是提倡应该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不能只停留在自我安慰或攻击评判上。我们可以冷静的、客观的分析达不到目标的原因,寻找有利资源,学习科学方法,尝试改变自身境遇,解决现实预期问题,最终实现财富平等和自我提升。(当然小编自身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你我皆凡人,脚下有路心中有梦,别白呼那些没用的,赶快为梦想加油吧!)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6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